周嘉儀

周嘉儀獨愛買股票 中長線投資大藍籌(有片)

理財

廣告

前無綫新聞主播周嘉儀兩年多前離開傳媒界,轉到興證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出任市場拓展部聯席董事,負責為公司建立品牌形象。 周嘉儀擔任主播期間,開始趁熱鬧抽新股,至今這仍是她最愛用的投資工具,不過,經歷兩次損手後,作風更為保守,現時只會選取穩陣大藍籌。

文:梁彩鳯

攝:何柏基
踏入財經界這兩年來,周嘉儀不斷進修增值,除向同事學習外,還閱讀財經報章、雜誌,並且考取證券及期貨從業員資格考試卷一、卷七及卷八。 「雖然現時工作與財經有關,不過,我仍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每天都是邊學邊做。」 進入興證後,周嘉儀對財經範疇眼界大開,了解各項投資工具,惟她始終還是鍾情買股票。

前後兩次損手

周嘉儀於2007年首次買股票,當年大型國企股排隊來港上市,掀起抽新股熱潮,她也跟著抽,惟已忘記抽的第一隻新股是哪間公司。 「當時抽到等於必賺,我通常在上市後不久便沽出,最多持貨一至兩週,每次賺1,000至2,000元已很開心,可以有閒錢外出吃飯或多買件衣服。」她回憶。

周嘉儀先後抽過七、八隻新股,當中以阿里巴巴網絡(已除牌)賺得最多,這些新股合共為她帶來20,000至30,000元進賬。 抽新股期間,她開始物色具投資價值的股票,當時市傳「港股直通車」快將開通;加上恒生指數直逼30,000點, 她趁機買入一隻內險股。

可惜,雷曼事件引發金融海嘯,恒指掉頭回落,周嘉儀手上的股票即時成為「蟹貨」。 「我繼續持貨至兩、三年後沽出,最終並無『返到家鄉』,唯有當交學費。」 另外,有一次她聽從朋友建議,買入一隻細價股,起初股價確實是向上,心想等多一會才沽出,豈料股價掉頭向下,而且跌幅驚人,完全來不及「走貨」。「雖然我不是投資很多錢,但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突然間少了一截,自然是心痛。」

避開英鎊大跌之災

此後,周嘉儀不再聽信消息,轉而做個穩陣的投資者,專門選取大藍籌,包括國際金融股及科技股,買入前都會做足功課,作中、長線投資。

此外,周嘉儀每年平均去三至四次旅行,日本是最常去的地方之一,所以她會趁匯價低的時候買日圓,用剩便由它放著。 她覺得自己最具眼光的一次,是英國「脫歐」公投前, 沽出手持的英鎊。 「當時大部分人都覺得英國『脫歐』機會極低,但我不想冒風險,所以選擇沽出。」

雖然賣出價較買入價並不是高很多,但「黑天鵝」事件後,英鎊匯價一度下跌近兩成,至今仍低迷。 她多次強調自己是穩陣型投資者,這與家庭自小教育有關,父母都是辛苦工作賺錢的人,母親從小教導她要儲蓄,出來社會做事後,無論人工多少,都要將部分薪金作為家用。

於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廣播新聞系畢業後,周嘉儀便進入無綫新聞部工作,首年擔任記者;翌年當上全職主播。 「最初一、兩年,每月薪金只有10,000多元,因為上鏡關係,需要添置衣服及化妝品,基本上儲不到錢。」

其後薪金增加,她盡量儲起三分之一人工,惟她發覺單是儲蓄,根本追不上通脹,若要置業,沒有可能只靠儲蓄,令她明白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周嘉儀較早前與家人一起置業,她也要幫手供樓,連同家用,每月均需有一筆固定收入應付。

「很多行家出來做自由工作者,或者創業,有些人收入不俗,但我是比較穩陣及保守的人,所以選擇繼續打工。」 由於周嘉儀擁有一定知名度,可說是網上當紅的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不時獲不同品牌邀請出席活動或進行宣傳推廣,每一項工作都與公司洽談,合適的才會進行。

大學時期做帶位員

跟很多人一樣,周嘉儀在學生時代也有做暑期工,中五及中七暑假均去做sales賺點零用錢。 進入大學後,周嘉儀沒有替人補習賺錢,而是做兼職帶位員。 當年,浸會大學的大學會堂(AC Hall)是著名的表演場地,舉辦各式講座、粵劇表演及演唱會等。

「AC Hall需要一班帶位員,在校內招聘,我便加入其中,在課餘時間做兼職。」 周嘉儀表示,遇上「天地堂」(即只有早上及黃昏上課),午間的時間便去做帶位員,既可賺外快、又可認識不同學系的同學,甚至是欣賞表演,一舉三得。 帶位員的工作,每月為她帶來2,000至3,000元收入,對學生來說相當不錯,讓她有閒錢跟朋友逛逛街及扮靚。

強積金選取中高風險

甫踏進社會工作,周嘉儀便買入保險,包括人壽、住院及危疾,她認為是「點都要有的基本保障」。 工作多年,她也有供強積金,並且聽取專家意見,因為年紀尚輕,故選取中、高風險的組合,包括環球股票基金。 「我其實很少留意強積金表現,去年好像沒有怎麼蝕,因為美股向上,近期中、港股市相對穩定,回報也有些少升幅。」周嘉儀說。

https://youtu.be/dnnRVZS8T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