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按套現買保險 真係有著數?

投資

廣告

Homeblogger人氣博客諗Sir分享樓市熱話及投資心得!

 

影片重點:

— 加按與否要視乎個人情況。
— 將加按套現的資金去買保險,是否值得諗?
— 投資經驗尚淺的人,會諗有一筆錢時,要投資甚麼。
— 但真正在投資上賺錢,是贏在資產分布。
— 加按買股票,波幅性高。

想了解更多? 請留意video~

 

延伸閱讀:月入$12萬 擁$2,800萬淨資產 點樣錢搵錢賺到盡

諗sir︰

 

本人43歲,太太41歲,是家庭主婦。三個兒子分別20歲、14歲和13歲。

 

本人擁有資產如下:

(1) 自住相連單位市值約2,000萬元,銀行700萬元貸款,每月供款40,000元,還有19年;

(2) 自用車位250萬元,已全額支付;

(3) 另有一銀行估價350萬元單位給父親居住,已全額支付;

(4) 新購啟德天寰單位800萬元,銀行貸款480萬元,月供18,000元,30年期(用兒子名義,本人供款);

(5) 內地佛山舖位120萬元人民幣,月收租3,000元人民幣;佛山房產190萬元人民幣(度假用);佛山公寓房產55萬元人民幣,每月收租1,600元人民幣;

(6) 內地存款700萬元人民幣(私人銀行賬戶),理財收息5厘,合計每月收息約34,000元人民幣;

(7)香港股票市值160萬元,虧本28萬元;

(8) 每月人工收入12萬元,以父親名義開獨資公司,本人全權打理,生意尚算可以,三年後估計每月盈利30,000至40,000元左右;

(9)強積金40萬元,全部投放恒指基金;

(10) 每年保費22萬元,每月18,500元,保險包含家庭成員的人壽、意外、住院及相關基金投資,回報暫且不計;

(11)私人銀行借貸25萬元,每月還款25,000元。

 

希望諗sir可以提供投資理財意見,能達到財務自由,50歲能不用全職工作。

讀者黎先生

 

讀者在有些港人的眼中足以被視為富有,但不知是因為盤生意是家族繼承,還是近來生意不好,故令讀者萌生「財務自由」的概念。

 

公司每月盈利30,000至40,000元,而讀者在公司每月出糧12萬元,亦可能是他打算「唔撈」的重點。

 

流動現金等值870萬元、自住單位淨值1,300萬元、天寰單位淨值320萬元、父親單位350萬元、車位250萬元,佛山資產以港元計約420萬元,股票188萬元,蝕淨160萬元。

 

愈有錢愈不應買股票

合計達2,800萬元的淨資產,卻只可憐地產出每月不到40,000元的現金流。

 

筆者提議讀者按以下幾點,把資金更為活用:

(1)是先不要犯錯,就係唔好買股票。尤其愈有錢的人,愈不應花時間在股票買賣上,看看讀者的個案,就知買股票定買樓好。

人唔成功未必係因為唔醒目,反而係太醒目,行兩步就換路換方向,最後連小目標都達不到。

 

 

(2)讀者手上的人民幣,應轉去瑞士或新加坡。現在「理財收息5厘」,問題就是那個產品是理甚麼財呢?內地銀行的理財產品,不是說不相信,但讀者不應將逾七成現金放於一個產品收息。

經過2008年雷曼一役,低息產品唔代表風險低。這個世界,係有人為低利息而去冒大風險而不知覺的。

 

(3)要收5至6厘息,不如正正經經在私人銀行去買入滙豐控股(00005)、淡馬錫、中國銀行(03988)的直債,再有錢買澳元債都得。

這樣就能將資金分布於中、英、新、澳這些發行人,分散風險等更好,而規則極之易明,「呢三間嘢唔執,基本上無事」。

 

未槓桿之前利息僅3至4厘,這類公司回報高極有限,但如做50%的槓桿,年息已可增至5.8厘。那700萬元人民幣轉為美元、澳元及英鎊混合做定位,減除萬一人民幣要跌之風險,而月收40,600元。

 

至於內地的房產,可保留一間,套現所得的約170萬人仔,可補些少錢在澳洲買樓,一年收息3至4厘都無所謂。

 

一般人在錢財路上,最基本梗係要學識搵錢儲錢、下一步就係錢生錢,搞甚麼財務自由(依家呢個名詞好被濫用)。

 

上半部文章已建議讀者,現金應留在新加坡、瑞士這些好地方。至於在香港買天寰是敗筆,讀者可自行望望未來各區供應。

 

當然,買住宅只要計好有能力,點都有得守。

頂多買債或REIT

但買股票就無得守,筆者在過去文章都無叫人加按樓去買股,頂多是買債同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讀者買咁多年股票都係蟹,已經足以說明。

 

幾間香港樓中,可考慮將老父樓加按一半,而自住樓可按至五成,得出300萬元(2,000萬元×50%-700萬元)。

 

這樣便可用約450萬元,投入債基疊增方案,進取一點收12至15厘年息,一個月有56,000元。

 

而按揭攤長供,月供約17,300元,即每月淨袋38,700元(56,000元-17,300元)。

 

完成後有1,970萬元係香港樓〔1,300萬元+350萬元+(800萬-480萬)﹞,200至300萬元係澳洲樓。

 

另外,有840萬元放在瑞士或新加坡、200萬元係大陸樓,還有200萬元左右的REIT,應可收6至10厘息。

 

按照筆者上述方法,已為讀者產出每月約11萬元利息(40,600元+38,700元+15,000元+澳洲樓),已大致等同讀者目標,更重要是絕大部分錢都投進保本產物。

 

惟即使穩收每月11萬元被動收入,亦唔建議讀者就咁睇波食蝦片過世,就算唔考慮貢獻社會,亦應該考慮如何為自己保存財富。

 

故建議讀者下一個目標,是再要俾心機搵吓錢,撥2,000萬至3,000萬元,作為成立慈善基金的基本款項。

 

此舉一是要將部分錢同自己及生意切割,當然咁做在出發點或許同慈善有偏離。

 

搞慈善基金著數多

但正如前美國總統克林頓,講場TALK所得的錢都係入佢個慈善基金一樣。為甚麼前美國總統同香港一眾地產商都要「搞慈善」呢?

 

據美國媒體報道,2014年克林頓旗下慈善基金一共花掉了2.48億美元,其中真正直接撥給慈善的支出,只有3,369萬美元,佔總支出的13.6%。

 

反而,花在基金僱員身上的錢則多達9,598萬美元,餘下的則是各種開銷、例如旅費等。

 

再講在香港,慈善機構去買住宅,使唔使俾15%印花重稅?

諗sir將親身為本欄讀者解答有關樓市及收息工具相關的理財疑難。相關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主旨列明「諗sir樓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