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比亞迪現價分注買 長線等倍升

投資

廣告

文:龔成

相:AFP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1211)創立於1995年,主要從事以二次充電電池業務,手機、電腦零部件及組裝業務為主的IT產業,以及包含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產業,並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積極發展包括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雲軌及其他新能源產品。比亞迪現有員工約18萬人,在全球建立了22個生產基地。

比亞迪為全球領先的二次充電電池製造商和業界領先的ODM和EMS供應商,憑藉獨特的垂直整合模式,比亞迪為全球移動通訊終端客戶提供包括產品設計、製造、測試、裝配及售後等「一站式」服務。主要客戶為蘋果、三星、華為、HTC、聯想、惠普、東芝等全球品牌。

比亞迪2003年拓展汽車業務,汽車業務實現高速增長,累計產銷超過兩百萬輛轎車,近年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2008年獲巴菲特入股10%。

業務發展佈局

比亞迪不斷將重點放在汽車業務上,現時已佔生意的一半,現時傳統汽車仍佔集團汽車銷售的較大比重。

比亞迪近年新能源汽車開始有較明顯的增長,成為增長的動力,2016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上年度增長7成至9.6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居全球第一,為行業的領導。

2003年,比亞迪宣佈收購秦川汽車,由電池業進入完全不相關的行業,不過背後其實是將眼光放到一件長遠的產品身上,亦即是電池與汽車的結合,電動車。這項產品的成與敗將會對比亞迪有重大的影響,因為當中的投資已十分巨大,若電動車最終失敗了,比亞迪不止會浪費了多年的時間,更會有相當的損失,但若成功了,比亞迪將成為汽車行業新秩序中,其中一個國際級領導者。故此,分析的焦點將會落在電動車身上。

當2003年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後,先發展傳統車市場。其後銷量取得高速增長,2003年由零開始,至2010年升至一年銷量50萬輛,增長相當快速,近年傳統車的業務放緩,增長動力依靠新能源汽車業務。

從營業額中,見到比亞迪的生意保持增長,而毛利卻較為波動,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反映當業務出現不景氣的情況,就會令整體毛利受壓,從毛利率中更反映出這情況,情況並不穩定。

快速增長的結果

比亞迪的盈利就更反映不景的情況,由高峰期2009年的$38億跌至2012年的不足$1億,其後才算有復甦的勢頭,而2015年的盈利中,有14億人民幣為出售資產的特別收益,但就算不計這收益,情況都算理想。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政府推出多項措施,而其中令汽車業受惠,行業急速增長,銷售不斷創新高,而比亞迪亦進入了快速增長之路。快速增長在過去成為比亞迪的優點,到後來卻成為缺點。

由於之前的增長太快,因此投入了不少資源在各項發展上,形成擴張過度的局面,而遇上了行業週期及產品銷售下跌,在固定成本增加但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就會令毛利率急劇下跌,最終引至比亞迪的盈利大幅倒退,這情況在2012年十分明顯,後來行業略為回暖,比亞迪才逐漸開始復甦。

至於股本回報率方面,同樣不穩定,ROE大多處於10%以下,同樣反映上述所講的情況,由於比亞迪仍處投資期,當刻仍未到收成期,所以回報不會明顯,因為之前所投資的未能在這刻產生盈利,要再長一點時間才能見到其效果。

潛力分析重點不是過去

以過往的業績看來,此企業的質素是一般的。不過若觀察遠一點及仔細一點,在當中亦能看出此企業的一些特質,其中之一是高速發展,比亞迪最初做電池起家,由零開始公司只有20人,其後發展至全球數一數二的電池生產商。而在汽車領域同樣有類似情況,2003年由零開始,到2010年銷售已有50萬輛,在中國自主品牌中數一數二。

這兩個不相關的行業但此企業都能獲得巨大成功,可見比亞迪擁有一些特質,一些企業的獨有優勢,令其在市場上取得相當的地位,無論是眼光、研發能力、將研發成果市場化、以至產品定位、成本控制、市場推廣等。所以,就算此企業這刻不是很優質,但潛力是不可忽視的。

投資者在分析潛力股時,除要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因素外,該企業能支持這項目的能力亦不容忽視。因為發展這些新項目,需要持續性資金的提供,因為難以估計何時才有真正的正現金流,而在產生之前就會有不斷的現金流支出,無論是產品的研發,以及持續的運作,都需要持續的資金去支持。

若企業其他業務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提供,企業就只能以融資等方式去為新業務提供資金,有可能在產品成功前已胎死腹中,無以為計。但若然有現有業務的支持,這便能使項目得以持續發展,成功機會大增。比亞迪有電池業務、IT零部件、傳統車業務,這些都是有實在的盈利,有正現金流的業務,能夠為電動車業務提供持續的資金,憑這一點,可見比亞迪有能力支持這個新業務的發展。

總結比亞迪當刻的情況,若單純以現時的業績去分析,投資價值的確有限。不過,若以比亞迪的特質、前景、電動車的潛力去分析,則會得出正面的結果。

簡單來說,比亞迪當刻的優質度只屬一般,但卻是一隻潛力股,而潛力股的分析重點,不是過去的業績,不是往績市盈率,而是這企業所擁有的特質、獨有優勢、行業前景、新業務的可行性、發展潛力等,故有必要從新業務的前景去作更多的分析。

電動車

其實電動車早在100年前已出現,但因電池性能問題而被燃油車淘汰。而本身已擁有電池技術的比亞迪決心要做電動車的先行者,但在商業模式還未成形的情況下,先行者無疑要受較高的風險,但若成功後就能創造一片新的藍海,回報亦是無法估計。

現時很多人都質疑電動車的可行性,現時很多因素都令車主卻步,例如充電時間長,充電站等各種配套不足,信心不足等,種種問題都有待解決,但我們仔細想想,這些問題是否無法解決呢?並非。憑研發及建立,這些問題最終都解決到,但的確要一段時間,所有的配套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建成,信心亦要時間建立,只要該問題是時間可以解決,就最終能解決。

雖然近年電動車市場有較明顯的增長,但要有更大的突破,甚至較為普及,這可能是3、5、7年後的事,但當引爆點發生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但在引爆點發生之前,大家不會看見這些改變,當世界正蘊釀改變時,很多人都沒有察覺,正如在90年代初期,只有極少數人擁有手機,但在幾年之後,手機的普及程度十分驚人,由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

電動車終有一天會改變世界,但要真正的普及,的確有一段較長的路,不過只要各種配套都完善,消費者會自動投向電動車。

電動車的優勢

首先電動車有環保的概念,這點令政府會加以幫助,而市民亦會支持,但其實,電動車真正的價值並非在環保,而是慳錢,用電比起用油平得多,若果以現時入油的價錢來比較,電動車充電的電費只是入油的四分之一,因此只要各種配套都完善,車主沒有理由不選擇電動車。

只要有金錢利益推動,人們的習慣將輕易改變,在70年代的石油問題,完全改變了美國人使用汽車的習慣,由一向追求大汽車的習慣,轉變到鐘情於小排量慳油的日本車,令日本車大舉入侵市場,當其他車廠發覺時已經太遲,最終成就日本車霸主的地位。

雖然將來的油價難以估計,但到經濟好景,各國都大量用油的情況下,石油需求大增,電動車的優勢亦愈來愈明顯。

中國國家戰略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450萬輛和 2,460萬輛,連續7年蟬聯全球第一。可見中國汽車市場龐大,若將其中的部分以新能源汽車代替,市場可想而知。

中國為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行業得到中央政府從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充電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根據規劃,2020年全國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1.2萬座,分佈式充電樁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比亞迪在中國發展電動車,可說是佔盡地利因素,因發展電動車必需要有完善的配套,政府的支持十分重要,另外,若政府肯帶頭使用對推廣很有幫助,現時比亞迪的電動巴士已經行走在中國多地的公路上,由公共交通開始發展,可見政府對電動車是正面及支持的,然而,中國政府在支持電動車背後亦有個重要因素,就是石油。

中國並非產油大國,未來的石油供應難以滿足中國的汽車需求,而發展電動車就成為辦法,同時中國在西藏擁有不少能生產電池的鋰資源,若能用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中國對石油的依賴可減少,對別國的依賴能減少,從整個國家發展的戰略角度分析,中國發展電動車的誘因並不少。同時,中國是政府主導的國家,要建立配套及支持業界,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容易(在西方國家,石油業的既得利益者並不希望見到電動車的出現)。

投資中國的企業有一個要點,就是順從中央的方向,這不是指個別一兩個政策,而是一個大方向,因這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經過幾年的發展開始有起色,混能車銷情理想,而電動大巴在政府支持下銷量亦理想,而部分歐洲國家亦開始試行比亞迪的電動大巴(這是有利的指標,因歐洲的標準甚高的),雖然只屬起步,但情況不錯。現時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遍佈全球6大洲、 43個國家和地區、190個城市,其中包括美國、德國、 英國、日本等主流汽車強國市場。

投資策略

綜合各種因素,比亞迪的潛力仍要時間才能發揮,所以投資者一定要長線投資,而以上的觀點均以長期角度出發的。

由於潛力前景這類因素,總存在某些不確定性,而此企業在這刻未算很優質,故承受風險程度較低的投資者,投資此股時不宜太大注,同時要明白股價會較為波動。

由於是潛力股,因此期望的回報必然是倍計,所以投資者若只為賺10%、20%的回報而投資此股,策略是錯誤的。因此,投資策略最好是長期或超長期,期望回報是倍計甚至多倍計。最好是等待市場開始接受電動車,甚至是普及的一刻,到時的回報必然是巨大的,這亦是長線投資者收成的時期。

至於現價方面,市盈率約22倍,是合理區域水平,可以分注買入,長期持有,等待倍計的收成。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