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一月效應遜擲毫

投資

廣告

是日股市大升,創出了介乎29997點至30028點之間的上升裂口,適逢一月投資市場慣流傳「一月效應」之說,今天市場氣氛特別熾熱!

一如許多分析方法,「一月效應」也是源自於美國。當時投資者觀察認為,美股12月跌多升少,因投資者傾向12月實現組合損失,用以扣減當地資本增值稅。到一月時重新入市部署,故「一月效應」其中一說法是一月升多跌少。

另一說法:投資者若願意於一月積極入市,帶動股市上升,則該年全年多能以升報收。簡單而言,就是一月升,全年通常上升;一月跌,全年下跌的機率就有所增加。

然而,近10年的「一月效應」卻明顯“離地”。首先,參考美股最有代表性的標準普爾500指數,能夠錄得上升的一月,卻只有2011、2012、2013和2017年這4年,結果還不如擲毫般有50/50機會。港股雖然表現較美股好,但都只是2011、2012、2013、2015和2017錄得升市。

此外,一月升全年升,一年跌全年跌的機會率。美股附合上述條件,就只有2012、2013和2017年升市。一月下跌,全年則只有2008和2015兩年,即美股有50%機會跟隨。

港股方面,一月上升而全年上升的機會,也只有分別2012、2012和2017年。跟一月下跌,而全年收跌的機會更糟糕,只有2008一年而已,可見「一月效應」幾乎可信性很低。

加上今天的裂口,出現於日、週、月線圖之上。筆者參考過往紀錄,月線圖上的裂口都例必回補。

從另一角度看,既然過往一月港美股市如此不濟,那何不多持現金,待恆指起碼跌穿每月例必一到的10天均線,再趁低吸納也未為晚。

中投傲精選基金
基金經理
溫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