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買保險要分次序!20歲學生做輔警月入$15,000 先買人壽保險 後買醫療保險|理財個案|理財解碼

保險

廣告

人壽保險理財個案】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以金融學的角度,當然是愈早愈好。如懂得時間值的算法,對將來建立正確的理財態度絕對有正面。

撰文:劉啟明|圖片:unsplash、新傳媒資料室

做輔警月入$15,000

讀者冼小姐現年20歲,現職學生及輔警,月入15,000元,畢業後志願是投身督察行列,服務社群。 早前在家庭會議中,父母指出將兒童保單的管理權轉交她本人負責,但發覺多份保單即將到期甚至失效,故來信詢問如何在可負擔的能力範圍內,處理及優化現時的理財組合,保障自己及家人。 筆者十分感動!

冼小姐年紀輕輕已懂得為自己將來鋪路,擁有清晰的事業目標,籌備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實在是現今大學生的榜樣。 筆者在綜合評估其現有的理財產品時,發現多份保單條款已變舊。

即使父母在她幼年時已購買了「全保」,包括人壽、醫療、危疾及意外保,部分保障額最高只有10萬元而已,實在是非常離地。 在保險學的角度,保障是位於理財金字塔的最底層,正正代表整個理財人生的基礎,保單是重質而不重量的,一份足額的保單猶勝三份「蚊型單」。

首要優化人壽保險

隨著父母即將在兩年內退休,作為獨女的冼小姐投身工作後,對家庭的財務責任與日俱增,首要優化的當然是人壽保障。 假若父母退休後每月總支出15,000元,預期壽命20年,計算通脹率每年4%後,總保額需要550萬元。

以投保20年期定期人壽為例,水平式保費每年約3,600元。如日後成家立室、生兒育女、擁有樓債的話,人壽保額或需進一步提升。 下一項需要考慮的是醫療及危疾保障。冼小姐應趁早投保一系列適合自己的健康保險,即使將來身體變差,保險公司都會按患病程度作比例賠償。

萬一身體出現異常後才投保,保險公司好大機會將舊症列作額外不保事項,又或徵收個人附加費,甚至拒保。

現今發病率愈趨年輕化,醫療通脹日增,住院及危疾保障慢慢演變成剛性需求。 各大保險公司近年相繼推出新危疾產品,不但優化賠償條款,還提高賠償次數,令投保顯得更吸引。

醫療保險實報實銷

分紅型保單更附有退保價值,假設50萬元保額,供款25年,水平式保費每年約9,000元,65歲後退保價值約98萬元。 而醫保則是實報實銷,並採用自然保費率,年紀愈大保費愈貴,20歲保費約2,300元;40歲約4,000元。 當有了足夠的保障基礎後,便可進入理財金字塔的第二層—儲蓄。

筆者認為儲蓄應分短期、中期及長期三個部分,各佔收入的20%、20%、10%,冼小姐可按實際情況調整比例。 坊間的「真•年金」產品一般可滿足中至長期的儲蓄需要,每年宣派紅利率約4%。 於保單初期可培養儲蓄習慣,持之以恆作目標儲蓄,盡量以最短的時間累積最多的儲備,於保單中期 (一般為10至15年後)作部分提款來應付理財需要,如結婚、買樓、買車、子女教育等。 餘下部分繼續存放在年金戶口滾存,於保單後期 (一般為20至30年後)便可行使年金權利,每月穩定收取退休金直至終身,安享豐盛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