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

超節儉台灣首富郭台銘 靠一個字 打造代工帝國 | 名人視野 | 富豪智慧

創業

廣告

【郭台銘】由富士康培養的超級獨角獸工業富聯(601138),前不久在A股上市,鴻海集團創始人郭台銘是否能藉此重回台灣首富之位,再次成為市場熱烈討論的話題。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鴻海賺錢的秘訣憑一個「慳」字

提起台灣首富,人們總能想起鴻海集團的董事長郭台銘,坐擁「全球最大的代工廠」,以及和蘋果公司(Apple)的長期合作關係,令他名聲在外。

根據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郭台銘身家達到85億美元,雖然貴為頂級首富,但郭台銘本人卻是出了名的節儉。

據說他的辦公桌是幾張會議桌拼湊而成,座椅原本是一張用了十幾年的鐵椅子,後來在醫生建議下才換了新椅子。

還有是鴻海集團在午餐時間,用餐者辦公室的燈一律熄滅。會議室基本沒什麽裝飾,地毯也是最便宜的。

為此郭台銘常被人取笑沒品位,但郭台銘理直氣壯地說:「我現在有什麽東西買不起?可是如果我真去搞品位,股東們就要擔心了。」

郭台銘為何如此節儉?殊不知,鴻海賺錢的秘訣就在一個「慳」字。 郭台銘對自己從事行業的把握非常到位,他一開始就將鴻海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低價的定位上,這一策略迅速為鴻海奠定了生存基礎。

在台灣IT界,郭台銘被稱為:「Cost Down Terry」(Terry是郭台銘英文名),之所以得此稱號,是因為鴻海一直奉行節儉的公司文化。

郭台銘出生貧寒,作為家中長子,半工讀從專科學校畢業後就在航運公司工作。 幾年後決定出資10萬元新台幣創業,和朋友合夥成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

年紀輕輕沒有創業經驗的郭台銘,首次創業很快失敗,但他的創業之火卻沒有因此而被澆熄,再次踏上創業的道路。

台灣首富 郭台銘 名人視野 富豪智慧
雖然貴為頂級首富,但郭台銘本人卻是出了名的節儉。

赤字接單黑字出貨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抓住機會生產黑白電視機按鈕,因為順應了市場需求,工廠走上了正軌。

台灣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IT業狂潮,多為產業鏈最末端的代工產業,當時還沒有品牌和核心技術研發,低價才是王道。

郭台銘認為這種情況下,誰有辦法降低成本,誰就可以撐到最後。 於是公司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

鴻海擁有了一種獨特的「赤字接單、黑字出貨」的能力,這也是鴻海為甚麽往往能以比對手更低的價格參與競爭的原因。

「赤字接單」就是用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接下訂單,但是經由「製造」、「營銷」等各環節的努力,大幅壓縮成本,用充滿競爭力的價格交貨給客戶,同時自己也能賺到錢,從而達到「黑字出貨」的目標。

一家代工企業生存的基礎,除了低價之外,速度與質量也不可或缺,因為訂單往往來得又快又急。

1998年時,從接單到出貨,平均要花32.7天,到2001年時,電子業的周期縮短至19天。

在這種變化下,鴻海通過本身獨特的管理方式,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其競爭力就在於對速度的掌握。

索尼(Sony)當年將Playstation遊戲機訂單批給鴻海之前,曾開出兩個條件,就是必須在45天內完成所有模具的設計、以及四星期內生產100萬台。 結果鴻海提前兩週完成訂單,從而成為索尼重要的供應商。

這樣的例子也出現在戴爾、蘋果等全球著名公司與鴻海的合作上。 在追求高速的同時,還能保證高質素,這也成為鴻海得到全球多個著名品牌信任之處。

郭台銘只堅持有原則的低價,從不投機賺快錢。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鴻海在手機製造上的策略。 1999年,手機產業炙手可熱,廠家對手機訂單趨之若鶩。

但當時的郭台銘不為所動,稱「只要手機的製造成本還在200美元以上,我就不會碰手機。」

他的理由很簡單,高利潤中肯定包含著高風險;而一家希望長遠發展的企業,絕不能是個機會主義者。

拒絕投機賺快錢

隨著手機愈來愈便宜,漸成大眾化產品,此時郭台銘才毅然向手機市場挺進,拿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訂單,把鴻海的低價優勢發揮到極致。

郭台銘說:「追求高利潤的企業會遇到一個問題,高利潤造成大家習慣作決策的質量不是那麽仔細,而等到外在環境一改變,企業文化一直維持在高利潤的心態,將來公司的整個文化都很難改變。」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在行產業整合的情況下,原先一大批生產利潤很高的公司,不斷被淘汰出局,而一直追求穩步向前的鴻海卻繼續壯大。

在台灣經濟起飛時期,房價地價飆升。當時公司發展勢頭正猛的郭台銘也曾猶豫過,畢竟炒房炒地來錢快。

但經過再三考慮後,他還是決定辦好工廠,堅信做長遠生意,才能贏到最後,於是趁著資產充足,郭台銘從日本購入設備建模具廠。

1985年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拓展台灣之外的市場,並創立富士康(FOXCONN)品牌。 如今,生意愈做愈大的鴻海集團,2017年收入已達4.707萬億元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