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平台風險重重 譚新強:難信任交易平台 幣安狂搬總部 如同色情網站頻轉IP

投資

廣告

本週三(5月19日)出現幣災,在大跌期間,部分交易平台如Coinbase及幣安都宣布「死機」,一些功能例如槓桿代幣的交易、提現,在期間不能完全正常運行,一些網民在社交網絡上表達了沮喪之情,因為當前正值幣價格暴跌之際,他們想藉機買入。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這亦揭示了虛幣交易平台的部分隱憂,中環資產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直接道出交易平台長遠要面對的風險。

最原始的Bitcoin 交易,應該要對等網路(peer-to-peer,P2P),大家彼此不相識,匿名交易,達至去中心化的原意,。

但是,傳統的虛幣交易需要集體認證,要成功交易首先要運算,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用電等於美國一個家庭兩整天的耗電量,甚至可以視為「挖礦」 的其中一部分,完成後亦會在區塊鏈上記錄下來。

交易所的「中心化」 並不安全

現在很多人不想自己持有虛幣,而且想交易方便,應運而生出現了大堆交易所,交易所有幾個大功能,首先是保險箱,讓虛幣可得以保存,另外也有交易、提現等功能。

交易所平台例如coinbase、幣安等,均各自擁有幾百萬用戶,每天的交易額甚至上數千萬元。

「最初我深感懷疑,上千萬的交易可瞬間處理好,兼且能實時更新不同區塊鏈,理論上是做不到,果然經我們同事研究coinbase招股文件,發現在coinbase 的日內交易紀錄,並非在用戶的區塊鏈上更新,只會紀錄於coinbase內部系統,只有用戶從個人錢包入金,或提現到個人錢包時,才會於用戶區塊鏈上有記錄。」

這個過程變相又是另一個矛盾,虛擬貨幣的擁護者一向有抵抗「中心化」的意向,但由於虛幣交易過分耗時耗電,為了提升交易效率,交易所橫空出現,變相人們又要在交易所「中心」交易。

「擁護者一直是反政府、機構,但放到交易所交易又是『中心化』,大家其實都是想炒賣、賺錢為重。」

由於可見,人們由相信政府、央行,變成相信一組演算法 (Algorithm),相信一個人的twitter,甚至是相信一間交易所公司。

「已經形成一個文化,但極為充滿矛盾。」

譚新強提醒,過分依賴交易所的問題是,這些虛幣交易所未必如想像中安全,過去亦曾試過有證券交易所出現安全問題,被黑客入侵而倒閉,另外還有財務問題而結業的先例,現在的交易所亦需面對這個風險。

再者,目前多國政府已積極採取措施,以阻礙人們過分炒賣虛幣,即使炒贏了也難以提取,因為要收稅。

譚新強首先提到的是美國,該國不承認是貨幣,認為是資產,因此涉及資產增值稅,美國目前的稅率是20%,拜登有意提高到39.6%,有傳聞耶倫有意針對虛幣,推行80%的資產增值稅。在日本,相關的稅項甚至高達50%。

至於內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更於本週二(5月18日),指出虛幣交易炒作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規定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

交易所面對政治風險

而更大的風險,是這些交易所並不安分,涉足的業務逐漸影響現實世界。

「如果虛幣的活動均發生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的當權者未必會太理會,但若果最後沖擊到現實的制度,金融系統,政府、央行就未必輕易放任。」

現在的交易所公司,大部分由挖礦公司發展出來,到今天他們提供交易服務,還尚在虛擬世界之內。只是,他們近期開始發行自己的幣,甚至大搞去中心化金融(DeFi)服務,當中包括存款、借貸、等等。

最近,幣安更展開股票買賣業務,推出以美股正股為追蹤資產的證券代幣買賣,目前,幣安的證券代幣包括Coinbase(美股代號:COIN)、Tesla(美股代號:TSLA)、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微軟(Microsoft,美股代號:MSFT)和Microstrategy(美股代號:MSTR)。

「這些活動變相取代現實世界的證券經紀、外滙兌換、放債等,並慢慢沖擊現實制度,畢竟在現實中,從事相關業務需要領取牌照,他們試圖繞過監管,部分國家如德國、英國政府開始展開調查。」

譚新強指,雖然虛幣有加密特性,理論上能讓擁有者匿名,地域界限理應是沒有人知道,但不代表政府捉不到人。

早前,有外國學者倡議聯合抵制新疆挖出來的虛幣,而且另有數字據顯示中國為世界最大的礦場,「這些資料反證虛幣交易未必有想像中不可追蹤,最少產地就可以找到出來。」

言下之意,交易所DeFi服務開始沖擊現實世界,同時他們亦有被找到的風險。

2017 年成立的幣安,一直多次搬遷總部,原先總部在中國,但由於法規禁止,隨後轉移至日本,目前在台灣、新加坡、馬爾他共和國等地皆有辦公室,但沒有真正的總部。

「幣安搬遷動作,跟一些離岸不合法的網站、色情網站、盗版網站不斷轉IP地址,十分相似。但大家卻選擇不信任國家央行,反而信任這個創業者。」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