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以太幣突破3100美元破頂

以太幣捲土重來 帶挈公鏈幣ONT升20% 西安大學生揚言至少賺10倍、幾百萬元 獲官媒「招呼」

投資

廣告

虛擬貨幣價格反彈,以太幣(Ether)在今年上半年以的交易量增速,首次超越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再受青睞並非無因,市場憧憬以太坊(Ethereum)升級及轉換至「2.0」。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CoinMarketCap、AM730

虛幣交易所Coinbase整合了全球20間主要交易所的統計數據,發現比特幣今年在上半年交易量達到2.1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560億美元大增489%。

以太幣的交易增長更為強勁,上半年交易量達1.4萬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20億美元急增1,461%。消息刺激以太幣回升至約2,400美元。

前景樂觀 大鱷加碼投資

Coinbase分析以太幣受投資者愛戴的原因,包括愈來愈多人採用奠基於以太坊的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協議,彰顯以太坊作為全球金融應用與開發者平台的價值。

以太幣受歡迎的原因還有:對以太坊轉換至「2.0」抱持樂觀態度;愈來愈多的擴充解決方案,有助改善以太坊的網絡吞吐量;EIP 1559提案將降低以太坊交易中燃燒部分Gas的費用。

Coinbase還發現,對沖基金、各種基金、企業等大型組織,今年都開始或增加對以太幣的投資。他們相信,以太幣與比特幣一樣,具有長期潛力。

備受市場矚目的以太坊主網倫敦於8月5日正式升級,升級的主要有5項以太坊改進提案(EIP),包括EIP 1559提案。

EIP 1559提案令市場期待,及後Gas費用的計算方式將轉為基礎費用加小費,而基本費用將被系統直接銷毀,礦工將不再獲基礎費用。

某程度上,這會減少以太幣的流通量,從而提振以太幣價格,增加以太坊的生態價值。惟是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網絡擁堵和Gas費用高的問題,還需時觀察。

Gas費用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受歡迎的程度。

以Animetas的NFT為例,該NFT在發售期間,短時間內引發以太坊Gas費飆升,一度超過1250GWei;正常水平多為雙位數之內。

第二季跑贏比特幣

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當比特幣的市值佔比不斷減少之時,以太幣的市值佔比不跌反升。

(圖片來源:CoinMarketCap)
(圖片來源:CoinMarketCap)

雖然比特幣價格波動,但仍穩坐全球虛幣的龍頭地位。Coinbase指出,今年全球比特幣的挖礦效能原本呈「穩定成長狀態」,而且在4月10日達到1.98億哈希/秒(Tera Hashes per Second,THS,即算力)的高峰。

隨著中國政府要求企業關閉礦場,全球6月底的比特幣挖礦效能只剩9,100萬THS。

或因多國政府同時打壓比特幣,以太坊上一季的表現略勝。比特幣上季跌了42.1%,以太坊同期則升了16.60%。

計及2021年上半年,儘管比特幣仍比2020年底升了逾20%,但以太坊已經升了超過2倍。

為何以太幣能跑贏比特幣?投資者須了解其不同的投資邏輯。持有比特幣只能用於金融交易,投資的是未來會有更多的人買入比特幣,並且作為貨幣之用,從而推動價格繼續走高。

以太幣就不一樣了。以太幣是基於以太坊的一種虛幣,投資者押注的是,這個區塊鏈會愈來愈普及,未來會有更多去中心化的應用,以及在平台上誕生更多智能合約,最終推動以太幣需求增長。

這樣看來,以太幣的升值潛力似乎更大。

以太幣風險漸大?

有分析相信,各國的監管快要打壓完比特幣,轉為監管以太幣,以太幣創辦人「金盆洗手」被視為一大警號。

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以太坊聯合創辦人之一的Anthony Di Iorio早前宣布,基於安全因素而決定「金盆洗手」,不再參與虛幣的活動,更表示將出售去中心化技術公司「Decentral」。

他坦言,希望上述交易能以傳統法定貨幣或另一公司股權進行,將重新專注慈善事業和與虛幣無關的事業。外界認為,由此舉可見,他已對虛幣失去信心。

Anthony Di Iorio認為,以太幣「有些風險特徵」,令他感覺「不太安全」,故決定「轉行」。但他沒有詳細解釋有關的風險特徵,也拒絕透露自己持有的虛幣數量或淨資產。

與以太幣競爭的公鏈可能也遭殃,例如本體幣(Ontology,ONT)。以太坊的低吞吐量、速度慢以及高費用讓參與者叫苦連天,其他公鏈相繼推出DeFi項目,但已惹來執法機關關注。

內地官媒報道,中國西安的大學生夏杰炒幣已接近3年,個人微博和朋友圈都充斥與虛幣相關的內容。他於4月時揚言要以Ont幣賺幾百萬元人民幣,自己手握的Ont幣至少能翻10倍,當地監管機構甚為關注。

ONT在過去一個月曾升了逾20%。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