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失敗原因是什麼?

價值投資已死?5個原因令價值投資可能不再有效!

投資

廣告

價值投資流行上百年,一直被奉為經典投資策略,隨著數位時代降臨,無形資產興起,「合理估值範圍」不再合理,唾棄價值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但價值投資真的已死嗎?本文列出你的價值投資可能無效的5個原因。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Unsplash、Getty Images

價值投資近年遭唾棄

不論是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還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喜歡用企業資產、現金流與歷史紀錄來審視企業,價值投資流行上百年,一直被奉為經典投資策略。

來到數位時代,大環境改變,公司的PE奇高,「合理估值範圍」不再合理;更多無形資產興起,無法用傳統投資法分析的東西越來越多。再者,近年的價值型股票「報酬較少」,唾棄價值投資的人越來越多。

價值投資已死?5個原因令價值投資可能不再有效!
價值投資失敗原因是什麼?

但是,價值投資真的已死嗎?以下列出你的價值投資可能無效的5個原因。

1. 缺乏現金

假如整個股票市場都處於大幅折價狀態,你明明看到「價值」,但你卻沒法投資,因為你的資金於早前已經全押上了。

2008年金融危機,巴菲特認為富國銀行(美股代號:WFC)的價值被低估,在當年年尾以20美元價格全押幾乎所有資金。可惜在4個月後,這隻股票較他買入時再便宜了近3倍,但巴菲特即使眼看著富國銀行的價格跌至8美元,仍然因為資金早已耗盡而無法加注。

價值投資者發現「市場不合理!」事實是,知易行難。無論市場當時是處於下跌或是橫行整固,價值投資者也未必有無限資金下注,更何況你只是以閒錢投資的散戶。

2. 你不是「大股東」

「持有股票等於持有一家公司。」真的是這樣嗎?

當公司高管、董事長佔有較大股份比重時,他們可能更有動力去作出符合股東利益的決策。價值投資者如是說,傳統觀點合理,但現實往往有很多例外。

許多私有的亞洲家族企業,都傾向累積現金而不分配給投資者。此舉雖然保守地提高公司未來的生存率,但另一方面,低效的資本配置、或者不將資金用於營運公司的層面,都令價值沒有被釋放。

這些「大股東」可以在需要資金時發放特別股息,或者進行一些他們認為適合的投資,而作為投資者的你可能只佔當中的0.01%,控制權和自由度都無法相提並論。

殘酷的事實是,巴菲特能以股權促使管理層做出改變,但你的投資只為公司籌集了現金。

3. 無視宏觀經濟

價值投資者永遠不會告訴你,以目前的宏觀經濟情況,單靠公司「價值」無法令它在大環境中逆勢而行,一旦經濟週期緩慢增長,甚至停滯,公司盈利要增長非常困難。

實際上,投資者甚少只持有一隻股票,因此大市或經濟週期的上下波幅都會令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增加,不是有「價值」的公司就可以幸免。

例如近年全球的低利率環境,令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因此投資者難以單純地參考以往PE15-20的「標準」價值。假如再留意行業的週期,可能會發現經濟週期已經陷入衰退,某些行業將有價值陷阱。

價值投資:越低越買?
價值投資:越低越買?

4. 「顛覆業務」盛行

黑莓公司(美股代號:BB;前稱RIM)曾出產北美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2009年,Apple(美股代號: AAPL)推出新手機,而RIM的市場份額從28%增加到41%,其PE也從55倍回落至約17倍的「合理水平」。

當時價值投資者認為,iPhone只屬消費現象,RIM無疑是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先者,因其增長率仍保持35%,亦有約25億美元淨收入,不少人仍然看好其發展。

兩年後,RIM營收增長停滯不前,市場份額縮減至16%。相對地,iOS和Android的市場份額合計為77%。2020年,黑莓手機不再被生產、設計和銷售。

隨著時間推移,新技術的採用時間快很多。如電力、汽車和電話等的技術,以往要花費50年才能達到50%採用率,但來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技術的採用速度可能只花10年,甚至更短。

不過,新技術被更快採用,也代表著現有解決方案更快地被取代。「顛覆業務」越發盛行,被淘汰的公司越來越多,拒絕接受或適應的企業很可能逐漸衰落。

價值投資失效:「顛覆業務」盛行
價值投資失效:「顛覆業務」盛行

5. 市場信息太多太快

還記得效率市場假說嗎?市場信息有否等量等質地被投資者獲得,這非常影響價值投資者的命運。

價值投資者的市場機會很可能被電腦或「快速」的基金經理所取代。以往,沒有互聯網的年代,信息較為匱乏,對於著眼公司價值的投資者而言,花費大量心力精神發掘被低估的公司,可謂如獲至寶,人棄我取。

現在,基金經理或程式交易能使用複雜的投資策略尋找「價值」公司,投資者可以輕易閱讀年報,為其進行財務分析,連交易頻率都上升了。

問題是,價值投資者要發現這些公司可能因為雜音變多而變得更不容易,而且也不及「程式選股」的速度快,到要買入的時候,股價可能已經不再便宜。

就連巴菲特也不再像以往,積極地投資公共股票,目前,他將更多收購對沖基金等公司的私募股權,以擴大巴郡的持股量。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