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加息」比實際加息更可怕 每次必迎大災難 如何提防下半年冧市?|傅允軒

「討論加息」比實際加息更可怕 每次必迎大災難 如何提防下半年冧市?|傅允軒

投資

廣告

港股上半年大部分時間橫行,雖然新經濟股在2月份從高位急跌,但舊經濟股接力回升,力托大市於高位不失。恒生指數現價跟去年收盤價相比,仍有幾個百分點的升幅。

撰文:傅允軒 | 圖片:unsplash

港股素以高波幅聞名,像是過去幾個月的持續「牛皮市」,於歷史中並不常見。

一頭半個月的「牛皮」,可以理解為升浪中的整固;但如果窄幅橫行的時間長達數月,往後的發展就有很多變數。

過去十年間,港股連月橫行日子不多,以月線圖的型態而論,與今年上半年「牛皮市」最相近的日子有兩段,先是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之前,恒指窄幅橫行半年後,在2011年6月向下突破,並延至8月爆煲。

恒指短時間內跌至16,000水平,較2010年11月8日的高位跌逾30%。

 「討論加息」比實際加息更可怕 每次必迎大災難 如何提防下半年冧市?|傅允軒
(圖片來源:unsplash)

橫行日久添變數

另一跟本年十分相似的橫行市,是在2018年的上半年。當年港股跟今次一樣,本來也是處於單邊升勢之中,但在某天突然掉頭回落,然後在30,000點水平橫行四個半月後再向下突破,一跌就是兩年。

當然,除了這兩個向淡的例子外,向好的例子也是有的。例如2017年港股「大牛」期間,波幅一直均不大,只是在窄幅上落的同時,走勢卻呈暗斜向上。

正確一點來說,那段走勢並非窄幅上落,而是窄幅上升。每日升少少,升足一年 !

而2011年、2018年,以至2021年,長時間的窄幅波幅,卻是名副其實的橫行,有人在買的同時,亦有無形之手力壓股市。

要學2017年的暗斜上升就不說了,今天就連29,000點也寸步難進。

所以說,市場在經歷較長時間的橫行之後,由於大戶已有足夠時間作多種不同的部署,未來存在的變數就更多。另由於美國聯邦儲備局已在討論何時加息,所以筆者相信,港股向下突破的機會較大。

要強調的是,筆者所擔心的並非「加息」本身,而是在擔心「討論加息」。

誠如上週所言,一旦聯儲局開始加息,幾可確認環球經濟步入正軌,投資者勢將尋求股本回報,這對股市來說是利好的。

雖然很多人直覺上以為加息會利淡股市,但港、美股市過去從無數的加息週期中,以大升市來否定大眾的錯誤認知。

 「討論加息」比實際加息更可怕 每次必迎大災難 如何提防下半年冧市?|傅允軒
(圖片來源:istock)

「討論加息」期必迎大災難

活生生的事實與虛無的幻想之間,筆者肯定選擇相信前者。

不過,自從2008年開始量化寬鬆政策(QE)以來,聯儲局在討論加息至實際加息的過程中,每每會遇到波折。

例如在2015年聯儲局在討論加息時,油價「巧合」地跌了一半,舒緩了通脹壓力;2018年聯儲局說要縮表,突然又爆出環球貿易戰,最終縮表不成反變成擴表。

按此推理,今次聯儲局討論加息期間,資本市場又會有事發生。

雖然投資者做投資的不能一味靠估,但筆者已經做好心理預演:一旦港股破位下跌,將會毫不猶豫的入市追沽。

延伸閱讀:數據證明每次加息港股都歷「大牛市」無需擔心加息 反而需要注意呢點!|傅允軒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