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甚麼是涓滴效應? 富者愈富窮人亦受惠

甚麼是涓滴效應 富者愈富窮人亦受惠

投資

廣告

讀者們喜歡喝「滴漏咖啡」嗎?看著一滴滴的咖啡從過濾器底部漏出,漸漸集成一杯,過程十分「治癒」;而在經濟學上,也有一種「滴漏」,稱為「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或「涓滴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聲稱可以治癒貧窮。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Unsplash

把錢都給最上層的富人

「涓滴效應」由美國作家威爾.羅傑斯(Will Rogers, 1879-1935)在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提出。當時他這樣說:「把錢都給最上層的富人,希望它可以一滴一滴流到窮人手裏。」(The money was all appropriated for the top in the hopes that it would trickle down to the needy.)
所謂「涓滴」就是小水珠的意思,有句說話叫「涓滴成流」,是指小水珠一點一滴匯聚成河。「涓滴效應」也有這個意思,就像弄「滴漏咖啡」的原理一樣,當財富塞滿在有錢人的手裏時,就會在空隙中一點一滴流入窮人手中,改善貧富懸殊,所以又稱為「下滲經濟學」(Trickle Down Economics)。

甚麼是涓滴效應? 富者愈富窮人亦受惠
圖片:Unsplash

列根經濟學4大支柱

「涓滴效應」於80年代,成為了時任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1911-2004)的經濟政策,是為「列根經濟學」(Reaganomics)。「列根經濟學」有四大支柱,包括:第一,減少對調控經濟及控制貨幣供應量,藉以減低通脹;第二,大規模減稅,藉以刺激經濟;第三,大幅削減政府開支,減少財政赤字,以達至收支平衡;第四,放鬆對企業的管制。
列根的政策是為了讓富者愈富,給予企業更多優惠、實施更有利企業的政策,刺激企業增加投資,並帶動整體經濟增長,令窮人也受惠,使財富從上而向下流,整個社會各個階層得益。列根由1981年起在任總統八年,通脹率從1980年的13.5%降至1988年的4.1%;失業率由7.2%降至5.3%,並創造了1,600萬個就業機會;經濟增長亦由負0.3%提升至4.2%,成功振興了經濟。因此,80年代的美國,被稱為「列根時代」。

加劇社會結構M型化

然而,有相反意見認為列根時代的「繁榮」是假象,政府給予企業稅服優惠,又放寬投資限制,表面上是改善大環境;可是,商家牟取巨利之後,卻把大量資金投放到金融及房地產市場,把樓價推高,造成更多泡沫,忽略實業。至於窮人,雖然失業情況有所改善,但是薪金卻沒有隨經濟起飛而飆升;故此,在賬面上,經濟增長的數字雖然亮麗,但「涓滴效應」卻沒有發生。
有學者更認為,列根的經濟政策加劇貧富不均,使社會上大多數資源,始終牢牢握於少數富人的手中,加劇社會結構M型化,淘空中產及基層,禍延至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15年亦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富者愈富時,利益並沒有向下層「涓滴」。總的來說,就是老闆賺到錢,未必一定會與員工分享,亦是「涓滴經濟學」的最大漏洞。

甚麼是涓滴效應? 富者愈富窮人亦受惠
圖片:Unsplash

延伸閲讀:林格曼效應與搭順風車的Free Rider 人力愈多動力愈低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