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北水沽騰訊美團 滴滴下架累科技股急挫

百億北水沽騰訊美團 滴滴下架累科技股急挫

投資

廣告

監│管│升│級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市場憂慮中央進一步收緊對科技平台股規管,科技股全線下跌。滴滴主要股東之一騰訊控股(700)跌3.6%或20.5元,收554元,成交額241.1億元;美團(3690)挫5.6%或17元,收287元,成交109.7億元;阿里巴巴(9988)瀉2.8%或6元,收206元,成交44.2億元,共推低大市265點。同時約92億元北水淨沽騰訊及美團。
百億北水沽騰訊美團 滴滴下架累科技股急挫
百億北水沽騰訊美團 滴滴下架累科技股急挫

滴滴才於6月30日美國上市,定價每股14美元,以發行價計算,市值逾670億美元。惟兩日後(7月2日),國信辦已啟動其審查,以保護國家安全和公眾利益,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註冊。周日(7月4日)再將行動升級,國信辦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指,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滴滴出行回應,將嚴格按照有關部門要求,下架整改,但已下載滴滴App的用戶可正常使用,而營業額恐受壓。美股周一休市,滴滴上周五急挫5.3%,收15.53美元;滴滴收市後再跌1%,最新報15.37美元。

惟事件已引起市場恐慌,擔心中央進一步收緊互聯網平台的規管,觸發科技股普挫。當中,半新股快手(1024)繼續尋底,插5.9%或10.8元,收172.4元,創新低,成交19.5億元。

傳滴滴出行懲罰力度超阿里
據財經媒體引述內地監管高層人士指,自2018年以來,對於掌握大量數據的互聯網平台企業如阿里、京東集團(9618)、攜程(9961)、美團、滴滴,由於這些平台大多涉及國計民生數據,政府都不希望它們前往其他市場上市,並非針對滴滴出行一家公司。但滴滴出行方面並未給予有效反饋,甚至特意選擇在中共百年黨慶前赴美上市,此舉讓監管層更為震怒。消息又稱,對於滴滴出行的懲罰力度將遠超阿里。

陸續有來 國信辦啟動滿幫看准審查
報道指,國信辦已對美上市的滿幫集團旗下的「運滿滿」、「貨車幫」和看准科技旗下的「BOSS直聘」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前者有內地版貨車Uber之稱,「BOSS直聘」大股東則為騰訊。
受科技股普挫帶動,恒生指數收報28,143,跌166點或0.6%。大市全日成交額1,654億元。國企股指數跌141點或1.4%,收10,274點。恒生科技指數跑輸大市,跌180點或2.3%,收7,712點。

吉利比亞迪 藍籌表現最好
汽車股反彈,吉利汽車(175)升5.4%,比亞迪(1211)揚5%,為兩隻表現最好藍籌;長城汽車(2333)漲6.7%。汽車零售商中升控股(881)斥百億元收購仁孚中國外,日前又配股予高瓴資本集資30億元,惟市場反應正面,曾高見77元,全日升近3%或2.05元,收71.7元,仍創52周新高。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黃栢寧表示,恒生指數新經濟股佔比增加,內地上半年整頓科網行業時,拖累恒指上半年表現跑輸歐美。但隨著內地經濟復甦及通關有望,港股投資氣氛下半年有機會改善。
花旗發布《2021年下半年環球投資前瞻》報告,下半年投資主題包括受惠復甦行業及市場,當全球經濟明年重新開放時,仍有一些新冠肺炎疫情周期性行業會顯著復甦,包括旅遊、酒店和部分房地產行業。對於本港經濟前景,黃栢寧預期,本港今年實質經濟增長6.2%,明年4.5%,目前經濟增長與年初變化不大,反映抗疫是長期行動,相信通脹不是大問題,但投資者要習慣未來通脹會略高。

最快年底減少買債 明年底加息
對於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方面,該行預測,聯儲局有機會於9月預告何時開始減少買債,最快年底開始減少買債行動,明年底加息,投資者宜在第三季末留意聯儲局議息後對於減少買債及加息的發言。

百億北水沽騰訊美團 滴滴下架累科技股急挫
百億北水沽騰訊美團 滴滴下架累科技股急挫

歸創通橋首掛 一手賺8650元
新股方面,歸創通橋(2190)昨掛牌,開市報55元,全日最高見60.8元,較招股價42.7元漲42.4%或18.1元,每手500股帳面最多賺9,050元。最終收報60元,仍升40.5%或17.3元,成交33.4億元,一手帳面獲利8,650元。
已於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老字號珠寶首飾商老鳳祥擬申請將已發行的2.06億股境內上市外資股(B股)轉換上市地,擬將以介紹方式在港交所(388)主板上市及掛牌交易。

疫情拖累 6月內地服務業PMI見14個月最低
受到廣東局部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影響,6月居民需求受到抑制,導致內地服務業擴張力度有所減弱。財新6月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跌至50.3,按月挫4.8個百分點,創14個月以來最低。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上月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擴張態勢仍得以維繫,通脹壓力得以暫時緩解,但受近期局部地區疫情影響,服務業更顯弱勢。疫情爆發至今,製造業逐步恢復常態化,服務業對疫情形勢依然較為敏感。進入下半年後,隨著低基數效應不斷減弱,經濟下行與通貨膨脹壓力交織,仍是嚴峻挑戰。

資料來源:AM730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