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科技狂潮與20年前泡沫有幾相似?一個關鍵角色令「今次不一樣!」

科技狂潮 vs 20年前互聯網泡沫有幾相似?一個關鍵角色令「今次不一樣!」

投資

廣告

2020年是科技公司最輝煌的一年。但輝煌背後,不禁令人想起2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雖然很多投資者一直相信「今次不一樣」,不過,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也許投資者應該要擔心一下目前市況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峰之間有何相似之處,因為每一個動盪,都是一個教訓。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Unsplash

市盈率顯示離爆破還有段路?

近幾個月來,投資專家一直把目前的市況與90年代的狂熱股市相提並論。

環球而言,日媒統計全球超過10,000間企業的市帳率(P/B),結果發現,目前市帳率達5倍以上的上市公司達2,476間,較去年增加了36%,佔整體約20%。

不過,就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而言,2000年的最高峰值為26倍;對比今天,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僅剛剛高過22倍。

可能真的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所言,股市「現在並沒有被高估到令人擔憂的程度。」

現時科技狂潮與20年前泡沫有幾相似?一個關鍵角色令「今次不一樣!」
鮑威爾認為股市現在並沒有被高估到令人擔憂的程度。

電子遊戲估值接近泡沫水平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的 Derek Horstmeyer 做了項統計,把2020年9月份的科技相關版塊與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代進行了比較。

幸運的是,在電子遊戲、互聯網相關、半導體及軟體等15個子行業中,大部分的市帳率(P/B)及市銷率(P/S)均遠未達到「.com時代」的估值水平,只有電子遊戲和科學設備領域接近2000年3月的估值水平。

Derek解釋,不使用市盈率比較,是因為2000年的樣本中,有超過一半公司的收益為負值,缺乏可比的市盈率。

不過,Derek亦警告:「科技股被高估,並正在逼近互聯網泡沫。」

高度投機十足90年代

億萬富翁 Barry Sternlicht 表示,他當前股市讓人想起19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他認為目前推動納斯達克指數向上的是高度的投機性。

例如,像因「網民號召」而倍升的GameStop(美股代號:GME)、電影院連鎖AMC (美股代號:AMC)、服裝零售商Express (美股代號:EXPR)等股票興起,還有很高估值的Tesla(美股代號:TSLA)和比特幣的驚人表現,都與基本面脫節,實屬炒作。

這種人人討論的資產讓人想起高通 (美股代號:QCOM)和思科 (美股代號:CSCO)在1990年代後期的飛漲表現,代表著對科技股的狂熱及其他許多迴聲。

Sternlicht總結:「人們在買名字。而我不知道是誰。」

現時科技狂潮與20年前泡沫有幾相似?一個關鍵角色令「今次不一樣!」
AirB&B上市後市值翻倍

IPO、SPAC熱潮像1999年盛況?

1999年,不少投資者會追逐價格,卻無視傳統估值,在新股市場也同樣適用。

2020年,在COVID-19大流行的情況下,不少科技初創公司的上市計劃卻似乎並未受到影響。

當中,AirB&B(美股代號:ABNB)是2020年第19間上市後市值翻倍的公司,股價升幅最高逾112%;另外還有DoorDash(美股代號:DASH)、Hydrofarm Holdings(美股代號:HYFM)、C3.ai(美股代號:AI)等大熱股份相繼亮相。

不過,在1999年泡沫爆破前,上市後股價翻倍的公司高達77間;以倍翻股份數目計,目前與當年的盛況還有一段距離。

然而,雖說目前IPO熱潮不及當年勇,但實際上,2020年有多達220間公司以特殊目的收購(SPAC)上市,因此2020年也可以被稱為SPAC年,在這層面看,的確可以算是一個「上市熱潮」。

美聯儲是「關鍵差異」

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 Nicholas Colas表示,儘管1999年與2020年有很多相似之處,如納斯達克在過去兩年上漲94%,與1999年一年漲幅86%大致相符,不過,美聯儲的角色將成為一個關鍵差異。

目前,美聯儲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資產以便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以及維持利率為零的政策,預計至少維持到2023年。而2000年時的情況就完全不同,當年還在加息週期,2000年3月利率升至高位5.85%,大致與1995年的周期性週期性峰值一致。

Colas明確表明,美聯儲在2021年採取更為鴿派的做法,很有可能會成為另一種催化劑,並扭轉技術潮流。

「一旦美聯儲打算將短期利率提高到新的周期高水平,並為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降溫,科技行業便開始出現變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