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還有上升空間? 大行唱好 搶黃金市佔率 保守價至少值60,000美元 |蔡嘉民

虛幣毫無價值?曾淵滄:比特幣唯一價值是洗黑錢 有一個國家會結束這個賭局

投資

廣告

虛擬貨幣升勢強勁,比特幣(Bitcoin)及以太幣(Ether)先後刷新歷史紀錄。比特幣一度升至67,000美元的歷史高位,但曾淵滄仍然相信,比特幣毫無價值,只是賭具,而中國勢要推行的數位人民幣,將帶動數碼貨幣熱潮,結束這一個賭局。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lash、新傳媒資料室

截至上週五(12日)比特幣今年以來升了120%,但價格十分波動,6月因受中國政府打壓,一度跌破3萬美元。隨美國10月首次批准比特幣檔期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上市,幣潮再一次來臨。

美國獨立市場諮詢公司Fundstrat的技術分析師表示,比特幣今次的突破,可能代表第四季最後一波升勢的開始,「比特幣、以太幣和一些競爭幣(altcoin)的價在未來幾週可能繼續上升」,直到明年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整固。

談到比特幣狂熱,曾淵滄直言:

「比特幣唯一價值就是洗黑錢,這個世界有很多喜歡賭錢的人。」

數碼貨幣取代虛幣?

電子支付愈來愈流行,多個央行研究發行數碼貨幣。曾淵滄認為,一旦這些數碼貨幣面世,比特幣的地位盡失,加上屆時的監管條例或出台,比特幣價格可能大跌9成。

中國早於去年開始,已在多個地區作為試點,推出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碼人民幣,並聯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和阿聯酋央行合作,研究如何應用在跨境支付和國際結算上。

曾淵滄預計,當中國成功推出數碼人民幣,很多國家都會仿傚做法,例如美國、俄羅斯,繼而取代比得幣。

根據國際結算銀行調查,全球超過五分四的央行,都有推動發行自家的數碼貨幣。日本央行四月時,啟動了第一階段的數碼貨幣測試;英國成立了工作小組,統籌和研究推出數碼英鎊。

七大工業國(G7)的財金首長發表,13項針對零售型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公共政策原則,強調CBDC應奠基於透明度、法律規範及健全的經濟治理上。

G7財金首長和央行總裁發表聯合聲明,指數碼貨幣及支付的創新,已具備潛力可帶來顯著的益處。惟他們提到,數碼貨幣也引發了相當多的公共政策與監管議題。

雖然有利打擊洗黑錢等跨境金融犯罪活動,但同樣會衍生私隱問題,用戶的一舉一動將在央行前無所遁形。這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的本質完全不同,能否完成取代比特幣仍有待觀察。

曾淵滄不看好比特幣,並非不接受新科技,而是相信各國政府訂立法規監管比特幣。他認為,投資者應接受新科技,尤其是改變人類的科技,因這些科技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新科技改變生活

曾淵滄指出,「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未投資蘋果公司(美股代號:AAPL)前,都不信科技公司,一直以來只看好舊經濟股,用時間買增長,也是成功的;但後來想通了、發現世界已變了,因蘋果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向來尊敬巴菲特的他,亦跟隨巴菲特投資科技股。他承認,自己較遲才投資騰訊(00700),

「其實我多年前已看好,但巴菲特買入蘋果後,我才買騰訊,實在是走寶了,起步遲了,但也不算太遲」。

曾淵滄認為,世界未來將走向元宇宙,由於這個科技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結合,市值料急增,不僅是Meta(即Facebook,美股代號:FB),很多公司亦會加大投資。

VR/AR成元宇宙發展焦點

有科技媒體估計,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至少達到820億美元。

「BAND」被視為建構元宇宙的技術基礎,即區塊鏈(Blockchain)、遊戲 (Game)、網絡(Network)和展示方式(Display)。當中,展示方式帶來投資機會甚多,受惠的包括大大小小的硬件股、半導體股。

VR/AR技術是呈現元宇宙場景的重要路徑,其應用的硬體設備更是實現元宇宙的重要載體。而中國的市場料高速增長,擴張實境(AR)、虛擬實境(VR)將成為焦點。

回看智能電話及互聯網技術的演變史,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VR/AR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力和價值愈來愈大。

Facebook亦指出,75%的企業希望在未來兩年,採用VR/AR技術,因而預計全球VR/AR市場的支出有6倍的增長。

國際數據公司(ICD)早前發表報告料,全球2016至2020年VR/AR市場規模呈現上升趨勢,相信在2020至2024年,VR/AR的終端設備出貨量增速達到86%。

根據IDC最新的《2021年第一季度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市場追蹤報告》,中國VR硬件市場由2021年起,開始大幅增長,未來五年的市場複合增長率逾70%。

優質遊戲內容、高速的網絡算力、去中心化的清算及結算平台,將直接推動VR/AR設備的滲透率,「BAND」可算是環環相扣。

虛幣毫無價值?曾淵滄:比特幣唯一價值是洗黑錢 有一個國家會結束這個賭局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