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曾是亞洲金融中心 馬時亨:失蹤正是因為政治 《港區國安法》是定海神針

投資

廣告

馬時亨做過大行、曾任職電訊盈科(00008)財務總裁、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亦曾經是港鐵公司董事局非執行主席,靠著圓滑及具效率的處事手法,職業生涯一直順風順水。今時今日的新環境,他認為仍然要做個「世界仔」。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編輯部、中新社

(圖片來源:新傳媒編輯部)
(圖片來源:新傳媒編輯部)

「基層都有一些位置,我覺得自己小時候是窮人,是很窮的人,甚至沒有地方可以企。」

馬時亨早年居住在筲箕灣聖十字徑村的石屋,後來移居北角美輪大廈的板間房,大學畢業後才移居至九龍愛民邨。

上位方程式已改變

「當年我們真是靠讀書,改變命運,今日其實都是一樣,沒有改變過,不過無可否認,今天的年輕人如果跟隨這條路,可能會遇到很多沮喪的時候。」

馬時亨所言非虛,今年5月初,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20至24歲,擁有學士學位的「95後」,平均每月收入為18,000元;比25年前擁有同等學歷的「70後」大學生平均月薪19,400元為低。

但多年來,物價已經愈得昂貴,樓價更在過去20年上升不少。

面對傳統上位方法失效,馬時亨則寄語年輕人要懂變通,洞悉潮流轉向尋找機會:「世界的確是有改變,我深信年輕人一定是有機會,但一定要拼搏,不拼搏就沒有機會。」

他指現在的遊戲規則變了,例如能賺錢的行業轉變,改行去做科技、拍片,就可打出個天下。

以前上位的回報是加人工;現在可能是老闆給點股份,上市後大賺一筆,比從前又不同了。

「人生路是一步一步行的,我畢業的時候第一份工是做銀行,其實我最想去國泰航空(00293)做練習生,但如果我去了國泰做,今天退休金都未必有著落。」

改變規則的,除了生涯規劃外,還有香港的大環境,尤其是資本市場。

在馬時亨出道的年代,香港仍不是甚麼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個仍然用粉筆交易的年代。

如今卻是連實體交易所也不再需要,跟內地的關係,由青島啤酒股份(00168)上市到現在,H股的數目多了很多,成分股亦以內地公司為主。

「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上世紀70年代亞洲金融中心不在香港,是在菲律賓,當年很多大銀行在菲律賓設總部,但是現在失蹤了,正正是因為政治,因此政治是十分重要。」

在近年香港經歷了動盪後,仍然站得住腳,馬時亨認為非常幸運,「《港區國安法》是定海神針,當然有人持不同意見,但沒有此法做生意都甚為艱難。」

不過《港區國安法》的落實,可能會長遠對資本市場有所衝擊。

「罵政府是不緊要的,但太離譜就不好了,做生意的人不想有穩定因素,2019年發生的事令人很擔心香港的營商環境,不要說大公司,連中小企運作都有問題。」

菲律賓曾是亞洲金融中心

1973年是馬時亨投身於銀行業的時候,菲律賓當時亞洲區內銀行業主要中心,所有大型跨國銀行都會派遣高管進駐當地,當時的香港還未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前財爺梁錦松都曾被派往菲律賓受訓。

於1966年成立,由美國同日本主導亞洲開發銀行,總部正是在菲律賓馬尼拉。

不過,隨著馬可斯專政,貪污問題變得非常嚴重;加上區內其他國家經濟起飛,亞洲四小龍冒起,中國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外資和外國企業開始移師陣地,貪污問題、金融危機、外債等問題都令菲律賓經濟狀況轉差,一代亞洲金融中心走向沒落。

近年,國家經濟發展慢慢偏向局部產業,社會貧富懸殊問題非常嚴重,要重新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似乎望塵莫及。

(圖片來源:中新社)
(圖片來源:中新社)

歸邊內地是大勢

國際形勢,亦改變了香港的命運。從前,香港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在中國與世界之間遊走,香港就是最叻的「世界仔」。

但是中美角力問題,香港要角色改變了,一半人覺得要歸邊,尤其中國實力雄厚;另一半人則覺得香港是國際城市,怎能夠只顧及內循環?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馬時亨認為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拜登上場後已有所改善。

他舉例,自拜登上台後釋放華為常務董事、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是很大改善,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對話,亦沒有惡言相向,讓馬時亨認為兩國關係未算惡劣。

即使真的要二選一,馬時亨也直指,香港也只能背靠祖國,「中國市場大,擁有14億人口,光是大灣區已有7,000萬人,中產階級崛起,購買力驚人,享受到內循環已經不得了。」

他認為香港人眼光不應該太狹窄,仍然要當「世界仔」,哪裏有生意就要去,而且他認為,全世界都在經歷類似的歸邊難題。

「最近我開了一個國際會議,一位中東代表說,2010年中東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2020年已經是中國。中國今時今日變得富強,是無可否認的,十年內國內生產
總值(GDP)會超越美國,在這個情況下,事實上你不得不跟著環境變。」

但問題又來了,國家有共同富裕願景,香港卻是資本主義的代表,又要如何套下來?

在不同的主義下,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又會否失去呢?

馬時亨解釋,「共同富裕」的原意,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很多基層都能夠享受到繁榮。

事實上,很多西方國家都面對這類問題,貧富懸殊那麼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只是內地希望主動去解決。

至於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馬時亨直言,十年內看不到有重大影響,內地今時今日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包括法制、監管,很多事情未到國際水平。

「2009年時我說過,上海雖然是在追上來,但香港仍然是國家的金融中心。來到今天,我的看法依然沒有改變。」

所以,新加坡跟香港不能比,畢竟前者沒有內地市場支持,而香港的成分股,佔80%是內地公司。

降低槓桿

「我經常說,不要問我股票代號,我不知升跌。」馬時亨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他認為股民投資時,不能只著眼於投資標的,要有財富管理的概念,根據自己的環境、年齡去制定策略。

「我後生的時候都很博,炒股票,現在70歲人只敢買藍籌股,連債券都極小心選擇,自己的組合要適合自己需求,分散投資是十分重要,我見過很多人重倉輸光。」

他提到,在過去的低息環境,不少人不惜大造槓桿套息差,很多人1厘息借錢,買入7至8厘的高息債,但目前息口有上升機會,而且債券亦有一定風險,內房債就是最好例子。

風險回報永遠都是成正比的,現在是一個去槓桿的機會,應該趁機減低債項。若日後加息,負債太高可能會很傷。

延伸閱讀:港股隱憂在內地樓市 投資界擔心:港股將迷失30年

延伸閱讀:港股頹勢持續?曾淵滄:打壓未完 !中央正親手戳破泡沫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