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的錯 誰來埋單?|林子俊

飯圈的錯 誰來埋單?|林子俊

投資

廣告

近期中央頻頻對「飯圈」進行整治,涉及知名藝人、主播以至平台,當然不少上市公司股價也受到影響。其中飯圈的意思來源自fans的中文翻譯,有人說中央今次打壓的是追星文化,但筆者認爲中央並非完全不讓人追星,而是不允許追星背後的產業變成人身攻擊,甚至犯罪的溫床。

撰文:林子俊| 圖片:Unsplash

網信辦對飯圈亂象的定義行為,包括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等。

還有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人肉搜索、侵犯隱私等行為;鼓動飯圈粉絲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等行為;號召粉絲、僱用網絡水軍、養號形式刷量控評等行為,以及通過蹭熱點、製造話題等形式干擾輿論、影響傳播秩序行為。

強行扭曲熱搜意義和價值

政策內容和指引其實十分簡單和合理,為何資本市場會如此恐慌?

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列明相關企業或平台究竟要如何執行?可以有多少時間準備?假若發現會不會被罰款,甚至強制停止公司運作?

以新浪為例,為了增加平台互動和用戶留存創作出了熱搜的機制,一旦哪個藝人上了熱搜,意味著其人氣急升並更容易讓人獲得關注,其中熱搜又分了多個類目作更細的排名。

照道理,能上熱搜的訊息應該是最多人討論或關注。

然而有錢使得鬼推磨,一些粉絲為了讓自己喜歡的明星可以上熱搜,不惜花費巨款請網絡打手人為地推高關注度,強行扭曲了熱搜原本的意義和價值。

市場上早已知道熱搜有花錢的嫌疑。作為平台方,無論是何種方式達成流量增加的目的,好像也沒有太大問題。

作為粉絲,我自己花錢讓更多人幫我喜歡的明星留言或互動,好像也沒有犯法;作為打手公司,有生意當然會做。

最後是明星,有粉絲幫自己做人氣,也看不到任何的損失。

多方你情我願之下,近年滋生了一個不小的產業,情況早已擴散到微博以外的各大平台。

今年初有明星粉絲為了掃描牛奶盒內的二維碼(幫明星提人氣),被拍攝到倒掉大批可以飲用的牛奶。

隨後又有報道,某粉絲團的管理層要求所有粉絲強制捐款和購物,某些家境貧困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隱瞞家人貸款捐贈等個案多次出現,最終引發了中央的整治。

平台業績無可避免受影響

滴滴(美股代號:DIDI)被禁在前;互聯網大廠被罰在後。

飯圈政策一出台,各大平台紛紛自檢,並淨俐落地將懷疑關聯的內容一刀切,幾乎沒有從業務和收入方面有太多顧慮。

政策是符合了,業績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可以說飯圈犯的錯,卻由平台承擔了絕大部分損失。

惟換個角度,各大平台對飯圈的出現早已知道卻沒有及時監管,這次整治也算是一次自檢和修正了。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