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

6月A股入摩 揸一年七成機會升 | A股分析 | 投資入門 | MSCI

投資

廣告

【MSCI】本週其中一項財金大事為MSCI指數編製機構宣布總數達234隻的A股「入摩」名單。 隨A股「入摩」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市場資金持續增持A股。 加上目前估值已回到歷史的中低水平; 在多個利好消息提振下,A股下半年絕對有機會再下一成。 故今期「封面故事」邀得摩根資產管理大中華投資總監王浩及上投摩根資深基金經理司徒芳華,以多角度分析A股的投資價值,助讀者及早捕捉A股下半年的升浪。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3,000億美元增持 下半年A股勢回勇

A股「入摩」在即,市場對A股的投資熱度持續升溫,推動月初至今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滬深300指數均有不俗的表現。展望下半年,多個利好因素支持下,A股走勢有望再度回勇。

等了又等,今年6月1日,A股正式獲納入MSCI指數。 事實上,自2013年起,A股曾三度試圖闖關MSCI失敗。經內地資本市場環境不斷改變;加上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發展成熟,今次A股納入MSCI終告成功。

北向流入持續增多

A股入MSCI為甚麼引起關注?MSCI是國際資本配置的風向標,A股獲納入,意味背後數以千億美元撐腰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將會配置A股。

當A股走向國際化,亦會吸引一些主動基金配置A股。 週二(5月15日)MSCI公布半年度指數檢討結果,確定了6月首次納入A股的最終名單。早在4月中下旬開始,內地境內、外資金已加緊布局MSCI概念股。

以「滬港通」為例,今年4月份「滬港通」北上合計淨買入規模達274.59億元,是自2015年8月滬港通開通以來最大的淨買入月份。

而4月份「滬港通」、「深港通」北上合計淨買入為386.5億元人民幣,為2017年初以來最大的單月淨流入,反映市場資金已為A股入摩作好準備。

「滬港通」、「深港通」的每日額度自5月1日起擴大至原來的4倍,明顯是為了消除市場對A股入摩時流量大增的憂慮。

上投摩根司徒芳華表示,「額度的限制一向是投資者最擔憂的地方,額度受限制對進入當地股票市場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回看擴容後多個交易日,北向成交持續活躍,反映市場資金正為A股入摩作部署。

觀乎本週「滬股通」及「港股通」的流入速度,週一至週四(14日至17日)期間,「滬港通」北上累計淨買入資金達210.6億元;「深港通」北上累計淨買入達190.3億元,反映北向成交持續活躍。

自5月開始,外資不斷增持A股,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亦成功從低位反彈,至今分別升3.6%及3.9%。

市場普遍認為,外資流入短期對A股走勢的確有提振作用,但中、長期影響則較中性。

摩根資產王浩表示,A股入摩對市場的提振作用有限,或針對個股會有較大的利好作用。主要追蹤指數的被動式基金,不會因為入摩而突然加大配置A股。

王浩稱:「被動式資金早在『滬港通』、『深港通』落實時,已對A股有所配置。長遠的話,要看納入的A股在MSCI中國指數中所佔權重未來升至甚麼水平,如比重持續增大,就可帶動外資流入A股。」

據了解,按照2.5%的納入因子,在MSCI中國指數中,A股所佔權重為1.26%;而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權重為0.39%,第二步的評估將於8月進行,其後納入因子將升至5%。

市場預期A股入摩初期將帶來的資金增量近200億美元左右;而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權重持續上升,中、長期而言,將帶來至少3,0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更有機構預測,未來十年將有4,000億美元流入A股。

國策出台抵銷貿易戰

司徒芳華表示:「隨納入的A股在MSCI指數的權重不斷上升,外資自然會加大對A股的配置。市場預期,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權重佔比,中、長期可升至低雙位數。倘若如此,將有愈來愈多外資關注A股。」

不過,司徒芳華補充,外資看好A股,大前提是A股具備投資價值,除資金面,基本面亦十分重要。

「市場開始消化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看到中興事件有緩和跡象,未來或陸續有政策出台抵銷貿易戰對內地經濟的影響。」

市場上的不明朗因素仍有待觀察,司徒芳華對下半年A股走勢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隨不明朗因素漸漸明朗化,4月人民銀行又突然實施降準,料未來政府將不斷推出政策,令市場對流動性的憂累降低,因此,5月至年底前的A股走勢,相對2月至4月而言,有望表現較佳。」

歷史上看,新興市場納入MSCI後的一年,當地股市表現普遍是升多跌少。

根據中國國信證券統計資料顯示,印尼、土耳其、波蘭、南非、捷克、卡達等地區,納入MSCI後表現均相當不錯,表現最好的為土耳其,當地股市入摩後一年大升4.6倍;其次是捷克,一年後翻了一倍有多。

而13個新興市場在入摩後的一年,當地股市上升的機率達69%,而股市一年後的平均升幅達57.9%。換言之,投資者長揸A股一年上升機會接近70%。

倘A股如法炮製,A股下半年走勢將較上半年好。

CDR快將啟動 A股直接受惠

除互聯互通擴容、A股入摩外,新經濟企業以中國預託證券 (CDR)形式在A股上市,亦是有利A股表現。

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美股編號:BABA)、百度(美股編號:BIDU)和京東(美股編號:JD),最快將於今年6月以CDR方式回歸A股,成為首批回歸A股的科企。

據悉,中概股回歸A股發行CDR,市值將最少達2,000億元人民幣,且並未在內地上市,亦要符合創新企業標準。

至於試點企業,須屬互聯網、大數據、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並須達到相當規模,首次上市的企業需要達至少200億元人民幣估值及30億元人民幣營收,或營收快速增長及擁有自主研發的企業。

中金先前估計,潛在的新增融資規模約為20,000億元人民幣,如果當中30%至50%在未來三至五年上市,則每年新增融資需求為1,000億至3,000億元人民幣。去年A股公開招股(IPO)融資規模是2,300億元人民幣。

司徒芳華直言,發CDR的公司如是優質企業的話, 引入到A股市場後,明顯對A股走勢有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股市經歷2月至4月的調整,部分白馬股重現低吸的好時機。

司徒芳華稱,過去兩年白馬股表現相當好,令市場資金在白馬股持倉比例較重。而個別白馬股早前公布的業績未預預期,不少資金在高位鎖定利潤,以致股價有較大的回調壓力。

司徒芳華續指出,「白馬股的吸引力在於盈利持續增長穩定,倘公司的盈利增長持續,估值又不太高,這類持續性高增長公司向來吸引資金追捧,建議逢低吸納。」她尤看好旅遊類的白馬股,認為其盈利能力出眾。

因此,未來要密切關注白馬股的業績是否持續高增長。如公司業績向好、估值又吸引的白馬股,則有望在下半年「捲土重來」。

摩根資產管理大中華投資總監 王浩

上投摩根資深基金經理 司徒芳華

基金經理精選A股四大板塊

MSCI公布半年度指數檢討結果,234隻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所有變更於5月31日交易日結束後生效。按照2.5%的納入因子,納入的A股在MSCI中國指數中所佔權重為1.26%,在新興市場指數中權重為0.39%,第二輪檢討將於8月進行,並於9月啟動,其後納入因子將升至5%。

加息週期有利金融股

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內,當中市值最大的三隻新貴分別為工商銀行(601398)、建設銀行(601939)和中國石油(601857)。

當中仍以內銀股佔比最多,如招商銀行(600036)等共有20間,市值佔比達到31.47%。

其他非銀行金融股,包括中國平安(601318),則有30間,市值佔比亦達至13.04%。

上投摩根司徒芳華率先看好金融股。因為本身中、美均處於加息週期,而人民銀行降準亦利好銀行股。

人行4月宣布降準,意味2016年以來的全面貨幣緊縮週期完結,進入維穩狀態。

因此,市場預期今年內地仍然會繼續降準,幅度介乎0.5至1.5個百分點。 至於內險股前景亦不俗,因為利率處於上升週期,內險的再投資回報都是增加。

司徒芳華續指,雖然內險首季銷售未太理想,或因市場擔憂資管新規所帶來的影響。

然而,隨時間推進,保險企業改良產品設計,可望加強銷售。始終內地對保險需求大,而金融股估值合理,具有一定吸引力。

事實上,資管新規明確提出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預期回報」;反而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投資者或轉移至年金等儲蓄型產品,長遠利好內險股。

平安銀行以新零售取勝

摩根資產王浩雖然較喜歡具增長潛力大的股份,較關注消費升級主題的板塊,坦言內銀股並非自己最喜愛的股份,但亦指內銀股頗為穩健,表現尚算不俗。

因此,雖然王浩旗下「摩根中國A股機會基金」五大持股中,倉內持有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但兩者每年均可錄得雙位數字增長,大幅跑贏同業,算是增長潛力龐大的股份,符合王浩投資風格。

雖然一眾獲納入MSCI的金融A股中,多是穩健並屬行業龍頭兼在港上市的H股,但仍有些新名字值得留意,如平保旗下的平安銀行(000001)。平安銀行與一眾傳統大型銀行分別在於其布局新零售金融的決心。

平安銀行在科技投入遠超其他銀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AI),以及雲計算等,以推動銀行管理革新,優化用戶體驗,前景令人拭目以待。

結構性增長沖喜醫藥股

至於醫藥股,王浩笑稱上、中、下游的醫藥股均具有投資機會。因為內地的醫藥行業正處於革命性階段,未來幾年將會有很大變化。

內地以前是複制外資藥廠的化學方程式,現在則是有其研發技術,並逐漸成熟,更可望打入美國市場。

除創新藥具投資價值外,坊間普遍忽略了主攻醫院、分銷等的醫藥股。

內地對醫療服務需求龐大,以前醫院普遍是以國企經營,但目前開始多了私家執業,或公私營合作,促進效率提升,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開創新的經營模式。

加上內地地大物博,市場較分散,但隨着物流慢慢整合,相信分銷商亦能從中獲益。因此,無論是傳統藥廠,或是創新藥,均迎來機遇。

司徒芳華也看好醫藥股,惟需留意估值過高也算是一種風險。惟在中、美貿易戰下,投資者宜選擇政策政策明確性較高的板塊,醫藥前景甚為明朗。

去年內地推動加快審批新藥,推動設立優先審評通道,實行「寬進嚴出」的申報備案制,傾斜創新藥、臨床急需及罕見病藥,完善專利及數據保護制度。

因此,司徒芳華看好具研發能力的藥企,其創新能力將成為集團未來的增長潛力。

從MSCI新增的A股中,亦納入多隻創新醫藥股,包括恒瑞醫藥(600276)、華東醫藥(000963),以及上海醫藥(601607)。

至於主攻仿製藥的科倫藥業(002422)、主攻綜合醫療服務的復星醫藥(600196)也晉身MSCI。

恒瑞醫藥研發力內地稱霸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在MSCI納入的醫藥股中,除上藥及復藥外,其餘大部分均沒有在港上市,投資者不妨從中尋寶。

如恒瑞醫藥可媲美在港上市的石藥集團(01093)。恒瑞最初以彷製藥起家,惟經歷廿載發展,加強創新藥研發,成為內地首家市值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的藥廠。

恒瑞每年研發投入遞增,2017年增至逾17億元人民幣,佔其營業收入12.71%,遠遠拋離同業。

因此,在創新藥研發上,恒瑞每隔兩年便有創新藥上市,成為集團的增長潛力。

同時,恒瑞今年已與兩間美國藥企達成新藥研發許可協議,反映恒瑞已逐步追上國際標準。 恒瑞股價走勢猶如與石藥同步,股價愈升愈有,難怪成為「滬股通」中十大成交活躍股之一,並獲外資透過「滬股通」持續掃貨,持股量增至14.78%。

三四線城市購買力撐消費股

王浩稱:「從去年開始講消費升級,並非一件新鮮事。例如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收入增加,去旅遊景點跟以往不一樣,對品牌亦有所追求,想要更好的質素。」

消費升級其實可以在衣、食、住、行的不同領域上體驗出來。在衣服鞋履上,消費者注重品牌效應;在飲食上,喝高級白酒;在住屋上,買更大的房子,用更好的洗衣機,平均售價可以每年呈雙位數百分點增長;在玩樂方面,則可以到國外玩,國際線航空價格,以致客量都雙雙上升,這些均是消費升級的效果。

「現在內地居民對國家、個人財務都較有信心,對前景肯定,願意花費金錢。隨着三、四線城市開始成熟,預料不同消費股也會從中受惠。」王浩笑言。

新增白酒股為A股獨有

司徒芳華亦認同消費股有潛力,三、四線城市購買力增強,但需視乎個股選擇。

司徒芳華表示:「關注企業有沒有新產品推出,惟全面上漲機會不大,因目前大市成交量未算大。暫時未見有大量新增資金流入市場,因此選股需揀本身盈利有增長的股份,消費升級是結構轉型的方向。」

MSCI新增的A股,不少家電股是沒有在港上市,包括美的集團(000333)和格力電器(000651)。

計及青島海爾(600690),三者均是內地龍頭家電品牌,並已積極開拓智能家居的領域。因此,三者股價趨向一致,均是拾級而上。

至於白酒類股份更是A股獨有,MSCI新增的貴州茅台(600519)、五糧液(000858)、洋河股份(002304),以及廬州老窖(000568),均是內地去年熱炒的股份,一眾白酒股估值已變得不便宜(見圖四)。

貴州茅台加價,其他白酒股隨後跟上。因此,茅台升勢最為凌厲,惟其他二線白酒股也具上升空間。

在玩樂方面,新增的三大內地航空公司,分別為中國國航(601111)、東方航空(600115),以及南方航空(600029)也有在港以H股上市。

而新增的春秋航空(601021)定位屬廉航,價格較便宜,但亦有往返日本、東南亞的國際航線,或最為受惠三、四線城市所使用。

新增的中國國旅(601888)與在港上市的香港中旅(00308)均隸屬母公司中國旅遊集團公司,惟國旅主打免稅店及國旅總社的業務;而中旅則主打景區板塊業務,兩者均受惠消費升級機遇。

關於國旅總社業務,從事出境遊及國內遊。國旅作為海外旅遊批發商的境內承包商,設計好產品後再銷售予顧客。

中國製造2025帶動科技股

王浩表示,「中國製造2025」對高科技需求龐大,當中包括工業化升級。目前看見內地工廠設備已替代進口需要。以前設備都是買國外公司產品,但隨內地公司技術逐漸成熟,現在內地已可以自行製造各種設備。

在中、美貿易戰下,更凸顯內地在高科技製造業需要加快進程,相關高科技的股份受國策扶持,前景頗為樂觀。

事實上,「中國製造2025」是國務院於2015年提出的十年行動綱領,包括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數控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以及實施智能製造工程、高端裝備工程等創新項目。

內地焦點將會着重AI、大數據,更是環球趨向發展的方向。若然談及科技股,普遍本港投資者均會想起騰訊(00700)。然而,在王浩眼中,騰訊性質與消費品相似,主要提供遊戲和通訊平台予消費者,而他傾向喜愛具工業化升級概念的股份。

科大訊飛擁深度學習能力

在MSCI新增的A股中,高科技股則有較多元化的範疇選擇,包括主攻智能語音的科大訊飛(002230)、光學光電業務的歐菲科技(002456)、開拓電子產品的連接器立訊精密(002475)、視頻技術的海康威視(002415)、提供金融軟件的恒生電子(600570),以及主營顯示屏的京東方A(000725)。

科大訊飛被評為「全球十大最聰明公司」,深耕AI接近廿戴,具有深度學習的能力,期望以AI建設美好世界。管理層表明希望將AI結合行業的模式進行,如應用於教育、醫療、金融等範疇。

同時,科大訊飛去年獲批建設內地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深受內地肯定。

據湯森路透預測,科大訊飛每股盈利將翻逾兩倍,至2020年達0.68元人民幣,難怪科大訊飛股價由去年初展開升勢,至今市盈率更高達156倍,反映市場已率先下注其AI前景。

至於海康威視以視頻技術為核心的供應商,可應用於無人識別機、視覺機械人等領域,並一躍成為全球安防龍頭企業。海康威視旗下攝錄鏡頭,售價低廉,在海外攻城掠地。

有人曾說,全球幾乎每四部攝錄機,就有一部來自內地。觀乎海康威視營業收入,當中有近三成視頻產品銷往外地,毛利率更高達48.79%。難怪海外威視穩坐世界視頻寶座,無論在內地或海外,都成功擴展版圖。

相信外界看好海康威視不限於其龍頭地位,更在於其視頻監察下,背後擁有的大數據,以致打造物聯網,都是智能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一塊。外資深明其價值,至今透過「深股通」,持有海康威視股份達11.53%。

 

A股ETF具長線投資價值

受惠A股入摩消息利好,過去一個月A股回升不少,帶動多隻A股ETF的基金單位價格在低位反彈。受惠內地股市持續回暖,究竟現階段買入A股ETF是否為最好的選擇?

6月1日起,A股正式納入MSCI,理應可帶動A股投資氣氛向好。近日上證綜指走勢回勇,企穩3,100點關口之餘,本週更有三個交易日錄得上升。

前文提到,A股將受惠多個因素而造好。ETF主要是追隨指數表現,因此,數到最直接受惠A股的投資工具,非A股ETF莫屬。

A50受惠A股入摩

看好A股的投資者,不妨直接買入A股ETF,捕捉升浪。惟A股ETF選擇眾多,應如何選擇?

香港投資者最常接觸的A股ETF,主要是南方A50(02822)、安碩A50(02823)、華夏滬深三百(03188)、南方中創業板(03147)。它們自5月開始反覆向上,至今分別升2.1%、2.1%、2.1%及0.4%(見表三)。

當中安碩A50、南方A50追蹤的是富時中國A50指數,富時中國A50指數中,金融服務業佔近67%。

前文提到,即將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從公司市值佔比來看,最高的為銀行業,佔比達31.5%, 其次的非銀金融佔比亦達13%。

因此,安碩A50、南方A50走勢,或將因A股獲入MSCI而得到支持。

而南方中創業板,顧名思義,是追蹤的深圳創業板指數,代表深圳創業板以市值及成交量計首100隻A股。

深圳創業板指數主要追蹤新經濟股,跟A股「入摩」的關連度不大,反而跟整體投資氣氛關連度大。

早兩三個月前,內地股市欠缺方向,龍頭股、白馬股表現失色,反而創業板股份愈升愈有,推動深圳創業板表現強勁,此ETF亦不斷造好。展望下半年,A股市場持續回暖,此ETF值得看高一線。

實物ETF折讓低

ETF可分為實物ETF和合成ETF,前者是透過持有實物股票來追蹤基準指數,後者主要是透過總收益掉期(Total Return Swap)方式來追蹤基準指數。

合成ETF屬槓桿產品,部分由衍生產品合併而成,其發行商的違約風險相對較大,所追蹤的指數誤差亦較大,存在較大的折讓(市價低於資產淨值)空間。合成ETF的話,收費一般會較實物ETF為高。

穩陣起見,買入實物ETF是較好選擇,其流通性較高,若每日的成交宗數充裕,此ETF的折讓亦會較少。另外,人民幣的升跌亦直接影響ETF的股價表現。

倘A股受惠入摩而上升,A股ETF有長線投資價值。 然而,看好A股的投資者,除了A股ETF外,在港上市的A股基金,亦是不俗的選擇。如招商局中國基金(00133),直接參股內地高素質的投資項目,主要對象為非上市企業。

二、三線內房表現轉差

內房板塊去年經歷超高增長後,今年走勢似乎有放緩跡象;加上近日市場相繼傳出不利行業的消息,內房股股短期內不宜沾手。

早前內地公布的房企銷售數據,反映內房業績增速放緩。 據《中國證券網》引述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指,在調控政策影響下,今年1月至4月份,銷售額超過百億元的企業的平均值為395億元人民幣,增速較1月至3月有所放緩。

行業競爭持續激烈,房地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海外發債成為房企短期融資渠道的主要選擇。 從融資規模來看,4月房企公布發債合計92.85億美元,包括美元債和新加坡元債,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股價或受壓

從融資成本來看,在美元加息的影響下,此次海外密集發債利率有所提高。三年期美元債息率介乎6厘至7.5厘之間。

上投摩根司徒芳華直言,對一些槓桿較大的股份看法「謹慎」,如內房。

「目前內地實行的金融政策較為中性,主要是以市場去槓桿為主調。內房經歷去年的高增長後,今年的銷售表現是有機會放緩;加上政府的『去槓桿』政策,房企今年銷售目標或會較『謹慎』一些。」

不過她認為,今年的內房板塊不是一面倒地差,要視個股而言。

「部分公司或會受市場氣氛影響而令股價現調整。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龍頭房企保持增長,但二、三線房企表現轉差,拖累整個板塊出現負增長。」例如保利置業(00119)首四個月銷售按年僅升0.7%(見表四),股價亦見下調(見圖六)。

板塊內個別公司仍有投資價值。長遠一點看,整個板塊走勢不至於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