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o Labs走在科技尖端 聚合支付得客心

投資

廣告

新一輪第二期消費券將於8月7日派發, 市民可以從六個電子錢包中選擇,較上一次更多,商戶必須接受更多支付方式,才能夠從中受惠。

消費券帶動商戶對收款方案的需求,本港初創公司Bindo Labs亦能受惠,令生意穩步增加。

Bindo Labs先在美國成立,然後來港發展,現時是半數本地銀行及多間大型電訊公司的付款方案服技術供應商,至今取得八位數字美元的融資。

消費券經六個電子錢包發放,連同市民平日常用的八達通、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百花齊放,商戶收取不同的支付方式,需要向金融機構申請,若果每一種支付方式都要申請一次,非常費時失事。

現時不少金融機構提供多合一的收款方案,即所謂「聚合支付」,只需一部終端機便能收取信用卡、二維碼付款等,而相關的硬件及軟件都由服務供應商提供。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出現爆炸式增長

初創公司Bindo Labs為金融機構提供聚合支付方案,方便這些金融機構的客戶,接受不同的付款方式。

Bindo Labs聚合支付方案可以接受的付款方式,包括七種常見信用卡,即是Visa、Mastercard、
銀聯、JCB、AE、Discover及Diners’Club;二維碼包括AlipayHK、WeChat Pay HK、BoC Pay、雲閃付、轉數快;以及八達通,可說是全港最齊全的服務供應商之一。

基本上,商戶只需使用一部終端機,便能夠收取以上各種付款方案,並且能夠進行線上到線下(O2O)整合,同一份報告可以了解到實體店及網店的銷售情況。

最初商戶若需要收取不同的付款方式,他們需要逐一開通,隨電子支付愈來愈盛行, Bindo Labs即將能夠讓商戶一次過開通所有支付方案。

Bindo Labs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辦人顏林胤(Jason)說:「消費券對我們帶來正面的影響,政府於去年首次派發消費券的時候,我們曾經試過一個月發出1,000部終端機,其後雖然增長放緩,但亦保持平穩增長。」

其實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Bindo Labs生意受到一定影響,但其後市場捲起數碼轉型的巨浪,公司陸續接到不同的項目,例如為大型企業增設線上收款系統;加上消費券的刺激,令公司業務在逆市中仍然錄得增長。

Bindo Labs的客戶包括銀行及電訊公司,以銀行而言,本港約一半大型銀行均是客戶,例如中銀香港及花旗銀行;至於電訊公司,本港三大電訊公司亦是其客戶。

Jason於美國求學,大學主修物理學,畢業後在當地的金融機構任職軟件工程師,撰寫關於頻繁交易及財務模型的軟件。

至2011年,Jason決定自行創業,於是在美國紐約成立Bindo Labs,資金主要來自美國及香港的天使投資者及家族辦公室,為中小企提供收款方案技術,生意平穩發展。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推中小企SaaS服務

後來,Jason家人健康出現問題,他於2014年返港,並順道向香港科技園遞交Bindo Labs的事業發展計劃書,申請加入培育計劃,結果獲得接納,因而留下發展。

「以前人們主要使用信用卡付款,因此支付技術的服務供應商,主要為金融機構提供接受信用卡的方案,但隨著金融科技發展,支付方式愈趨多樣化,Bindo Labs很早便對接這些嶄新的支付方式,方便金融機構及其客戶使用。」

2014年前後,市場上二維碼支付方式,包括AlipayHK、WeChat Pay HK等剛剛興起,他很早便將這些支付方式對接,讓商戶能夠收取這些付款。

Bindo Labs投放大量資源於產品研發,除了對接多種支付方式外,早於2016年便能夠與企業的零售管理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會員計劃系統等作出整合,其技術及服務均較同業領先,因而能夠獲取大企業客戶。

「市場上有不少提供收款技術的服務供應商,主要為大型企業服務,因為只有大型企業才有資源,使用整合不同系統的收款方案。」

這些服務供應商未必願意投放資源為中小企提供個人化的整合服務,所以中小企一般只能使用獨立的系統,再作手動整合,未能享受自動化的益處,而Bindo Labs願意投放資源協助中小企。

Bindo Labs主要為金融機構服務,較少直接接觸商戶,最近直接為中小企商戶,包括餐飲及零售業,提供對接付款方案的零售管理系統,這是軟體即服務(Service as a Software,SaaS)的模式,中小企可以繳付年費或月費使用。

現時,中小企商戶主要是使用終端機收款,Bindo Labs計劃於第三季末至第四季初,推出以手機App收款的方案。

「我們亦計劃將更多企業需要使用的系統,研發出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案,並且以SaaS模式推出,包括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會員計劃系統及禮物卡系統等。」

SaaS模式,對東南亞的商戶尤其具有吸引力,因為當地的商戶,負責人普遍較為年輕,接受新事物的程度較高。

數碼轉型持續至今,Bindo Labs發現更多中小微企進入市場,尤其是個體戶,他們是樓上舖,甚至沒有實體店,但亦需要方便的收款系統。

Bindo Labs最先於美國開始,當地辦公室仍然繼續營運,主要與不同渠道的夥伴合作,銷售支付系統的硬件及軟件,當地市場至今仍以信用卡為主,二維碼付款並不算流行。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拓展東南亞市場

當Bindo Labs在美國開始發展時,已有香港公司在網上接觸他們,希望使用他們的方案,因為對方不介意使用美國制式,結果成為公司首個香港客戶。

香港辦公室於2014年成立,其後在內地開設研發中心,中港兩地合共聘用約130名員工,其中50名在香港;其他的員工分別在深圳及長沙工作。

Bindo Labs深圳研發中心有一名員工表示想返回家鄉湖南工作, Jason想到委託他在當地開展業務,剛巧深圳研發中心尚有其他人有相同意願,因而合力在當地發展。

「我們對於大灣區市場非常有興趣,Bindo Labs的服務有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尤其是內地的電商平台,我們可以提供O2O的付款方案,配合他們的發展需要。」

現時Bindo Labs的客戶,除了香港、美國及內地外,同時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柬埔寨等地,並計劃於東南亞地區開設辦公室。

Bindo Labs至今經歷天使輪及A輪融資,合共取得八位數字美元的金額,預期今年底將進行B輪融資。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香港是科技沙漠

Bindo Labs於美國及香港開展業務, Jason發覺香港嚴重缺乏科研資源,尤其是人才。

「香港在這方面的問題非常嚴重,甚至可以用『科技沙漠』去形容,因為一直以來,軟件工程師被忽視,但需求一下子暴增,市場根本反應不來。」

香港的家長普遍希望下一代成為專業人士,例如律師及醫生,或者進入金融業,較少人願意成為軟件工程師。

Bindo Labs唯有在香港以外地方物色相關人才,深圳及長沙聘用當地的研發人才,以補香港之不足。

Bindo Labs軟件開發總監周傳耕(Jimmy)是台灣人,現時持工作簽證留港工作,他期望港府推出更多優惠政策,例如加快審批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以及提供住屋方面的津貼。

Jason在美國修讀物理學,當地歡迎數學、物理、化學等純理科的畢業生加入創科行業,但香港的環境有點不同,因為這些科目被認為是「水泡科」,修讀這些科目的人未必有興趣從事創科。

Jason自小對編程感到極大興趣,小六便開始自行學習編程,撰寫網頁相關的程式。

「做軟件工程師,其實與藝術家一樣,需要天份,而且不斷進修,就像打機,本身有興趣的話,便能夠在相關領域發揮所長。」Jason說。

延伸閱讀:阿里巴巴擬申請港美雙重主要上市 最快今年底前完成

延伸閱讀:將軍澳天晉業主「落車」慘蝕270萬 新買家代啃SSD:筍盤嚟㗎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新傳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