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利 買樓 交租

林本利31歲買人生第一層樓:反正都要交租 點解唔買樓?鼓勵由二手樓入手

樓市

廣告

投資股票之外,買樓亦是另一致富之路,名下物業升值不用百倍亦足以晉升千萬富翁。林本利更不藏私,大方開心share昔日置業史,36歲時曾同時擁有三個物業。他不僅鼓勵年輕人買樓,更認為有餘錢更要買多層,善用後生優勢「借多啲錢」。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中新社、新傳媒資料室

租樓如潑出去的水

相信大家都聽過「租樓只係幫人供樓」,林本利亦認同,並謂「反正都要交租,點解唔買?」假設每月租金20,000元,若用同等金額來供樓,付出的金錢其實大部分是償還本金,當你供10年其實已還了過百萬元。買樓與租樓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可以一直累積價值;後者「交咗就無咗」,就如潑出去的水。

林本利舉出成功例子,透露身邊有朋友於2007至2010年期間置業,當時樓價200萬元,首期只需20萬元,10多年後的今日,已躍升為千萬富翁。他表示,上車客可先從400萬元的樓盤入手,由細單位逐漸換成大單位。

「(首置)呢個係第一注,之後一注注上。」

事實上,買樓就如以小博大。林本利解釋,譬如價值500萬元的單位,獲九成按揭之下首期只需50萬元,在槓桿效應下樓價只要升3%,業主的回報已經有30%,即10多萬元。2019年6月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高見190.48點,而今年1月6日至12日則報175.88點。林本利教路,買入價一定要較最高位低一成或以上。

「投資就係咁簡單,總之唔好摸頂,入市買股票、買樓都係。」

除資產及財富增值外,他認為買樓同時亦在為未來退休買保障,尤其是打算在香港定居的人士。2011年,港府通過旗下的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推出安老按揭計劃,讓年滿55歲或以上的業主藉由抵押個人物業予銀行,以獲取每月固定收入。金額會根據申請時按證保險公司對物業的估值,並視乎申請人選用浮息或定息計劃而訂。他建議業主退休時可採取此逆按揭操作。

假設該物業價值500萬元,選擇浮息終身計劃,以指定物業每100萬元計,一對65歲夫婦領2,200元,即每月可領11,000元;獨身者可領的金額更高,單人借款每100萬元可領2,500元,價值500萬元的物業,每月有12,500元。

「何樂而不為呢?供層樓20幾年,到退休時層樓(每月)俾你萬幾元用,重仲可以繼續住落去,直到你過世。唔使靠政府的救濟金。成世人都唔供番層樓,退休時會好可悲。」

租樓 VS 供樓 財富相差極遠

事實上,買樓之所以博得如此高回報,還得過去十多年持續低息的環境配合。林本利指,自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持續減息,到2003年時聯邦基金利率(即所謂隔夜息的短期借貸息率)低至1厘。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及伯南克先後共11次逐步調高息率至5.25厘,惟次按爆煲。及至金融海嘯後,息口竟低見零至0.25厘之間。

對比他首次置業時供樓息率高逾10厘的情況,直言「發夢都估唔到」供樓利息會如此低;加上當時樓價回落,故在這十多年間足證租樓和供樓的財富已相差極遠。以中原指數計算,2019全年樓價上升2.9%;2018全年升幅則為4.2%。林本利指,每年升3%至4%屬合理水平。他認為,港樓價目前仍然偏高,但若是靠打殘樓價反造成後患,故只要政府肯積極幫年輕人上車同時調控私樓便可。

林本利又鼓勵大家買二手樓,坦言性價比遠高於一手樓。「市區新樓地皮投標價約每平方呎16,000至17,000元,現時地價連個『殻』都只是差不多呢個價錢,更不用擔心將來2047年到期嘅土地問題。」

「香港貴是貴在塊地,好多港人好蠢,用每平方呎20,000至30,000元買新樓。」

林本利曾同時擁三單位

1993年31歲的林本利擁有人生第一層樓。他與太太用九年時間儲共70萬元,購入海怡半島實用面積600多呎的單位,時價200多萬元,首期為樓價三成。邊儲首期,林本利還要撥出部分收入用來讀書進修。而1992至1993年他在香港理工學院任教時,但真正的「大水喉」主要來自版稅收入,他遂用版稅投資買樓。

1994年取得博士學位後,林本利轉到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適逢1998年港樓市不景氣,港府突推公務員及大學教職員自置物業計劃,並提供37,000元買樓津貼。有見期時息率亦下跌,林本利把握機會換樓,並分別為父母以及太太娘家置業,同期坐擁三個海怡半島單位。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