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記者 有辣有唔辣

社會熱話

廣告

當別人知道我做記者,通常都會問:「你訪問過哪些名人?」「是否要經常問一些尖銳的問題?」「是否要與行家搶獨家料?」

記者有很多種,我比較幸運,擔任營商版記者,有不少機會接觸商界名人,而且通常是預約訪問,所以不用與行家爭;由於主題是做生意,基本上也不用問得太過尖銳,最重要是帶出創意思維。

無懼腦退化

擔任記者多年,最大得著是眼界較闊,因為每次訪問的對象都不相同,對方能為你帶來不同思維,每做一次訪問,就像看一齣電影,全情投入這個世界,感受箇中的樂趣。雖然我們問的都很皮毛,但知少少已足夠扮代表了。

另一個得益是訓練腦筋,訪問過程中經常要執生,遇上口水多過浪或不著邊際的被訪者,要適時帶他們返回正題。我的被訪者甚麼人都有,隨時轉用普通話、英文、日文,間中不少免轉錯台。每次訪問都在考我反應、語言技巧,有效避免腦退化。

Like & share

凡事有得必有失,記者這職業最不好的是人工偏低。我的大學同學大多是教師或公務員,薪金普遍是我的雙倍或更多。近年新媒體興起,整個傳媒業受到極大衝擊,投資巨大而回報有限,從業員當然是首當其衝。

新媒體興起,人人都是記者,甚至是一個媒體,要出位、要多人睇,文筆要夠風趣,圖片影片要夠吸晴,總之要多人like、多人share,我根本無法說服自己沒有脫節,我們這些老一輩的記者可能很快就會被時代淘汰。

教師、公務員或專業人士都可作為終生職業,不過甚少人會做記者做到退休,所以我得及時行樂,盡快約更多知名人士做訪問,從他們身上學習。有人俾埋錢你去同名人傾偈,是記者這職業最吸引的地方。

(圖片由作者提供,攝於訪問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