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海洋公園崎嶇之路 財困問政府拎錢非首次 由一度虧損4000萬到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品牌故事】海洋公園最初由保育人士提出興建?由一度虧損4,000萬到獲頒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未來大雜燴外判經營可救亡?

社會熱話

廣告

擁有44年歷史的海洋公園去年因疫情財困獲政府注資54億元撥款資助,昨日(18/11)海洋公園公司董事局主席劉鳴煒終於公佈改革方案,新方案安排將山下設施定為免費開放,山上設施則改為外判管理並將以逐項收費方式營運。劉鳴煒更明言,海洋公園不再是主題公園,意味著逾四十年來以主題公園為角色的海洋公園將步入一個新階段。消息公開後,不少港人都對此大感愕然,《經一》編輯就帶大家一同回顧這個陪伴不少港人成長的香港品牌。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unsplash、新傳媒資料室

最初由保育人士提出興建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於1977年成立,當年興建的目的與設計與今日海洋公園的面貌絕對差天共地。起初,海洋公園的概念由一群熱愛海洋生物的保育人士向政府建議,當時建議雖然被政府拒絕,但此事引起旅遊業協會注意,並認為是一個合適方案以發展香港旅遊業,其後政府批出黃竹坑用地興建海洋公園,並由香港賽馬會資助和管理。海洋公園當時只被設計為以觀賞海洋生物為主的公園,當時園區分為內園和外園區,主要設施包括:「珊瑚館」和「海豚劇場」等,相當靜態,與今日港人一想到海洋公園便聯想起刺激的機動遊戲有很大出入。

至於現時為港人所熟悉的架空纜車和機動遊戲則是自80年代馬會撥款所興建,當時許多經典設施曾令人津津樂道,但現時已消失,當中最令人難忘的非水上樂園莫屬,許多年輕的讀者可能很難想像海洋公園竟然可以「玩水」,但事實上,當年的確許多人為了水上樂園近乎90度的「五彩天梯」而慕名入場,可惜,最終水上樂園因經營成本太大而倒閉。

【品牌故事】海洋公園崎嶇之路 財困問政府拎錢非首次 由一度虧損4000萬到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現時為港人所熟悉的架空纜車和機動遊戲則是自80年代馬會撥款所興建。

「蘭桂坊之父」盛智文令海洋公園起死回生

說到海洋公園最令人深刻的除了遊樂設施,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的名字一度成為海洋公園的代名詞。他就是前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盛智文自2003年起擔任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當年受沙士疫情影響,入園人次大跌,收入減少,盛智文臨危受命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品牌故事】海洋公園崎嶇之路 財困問政府拎錢非首次 由一度虧損4000萬到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盛智文最終不負所托,不僅令海洋公園起死回生,在其任內,海洋公園業績更達到顛峰,這位前主席的確功不可沒。

這位前「蘭桂坊之父」為拯救海洋公園,不惜用盡所有法寶,除了親自落場化身小丑「扮鬼扮馬」,又把原來只有35個園內設施增加一倍至80個,更首次引入主題活動,現在為人熟悉的十月全城哈囉喂等吸引遊客入場。盛智文最終不負所托,不僅令海洋公園起死回生,在其任內,海洋公園業績更達到顛峰,這位前主席的確功不可沒。

海洋公園成為首個亞洲主題公園獲頒發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海洋公園曾經有幾威?上段提到,在前主席盛智文的領導下,海洋公園發展達到其歷史顛峰。自2003年起,海洋公園連續9年打破入園人次紀錄,至2012年入場人次達破紀錄710萬,更贏得國際肯定,當年海洋公園獲國際遊樂園及景點協會博覽會頒發頂尖榮譽大獎——全球最佳主題公園,是首次有亞洲主題公園獲得此大獎,此外,公園亦同時獲得協會頒授數碼市場推廣、最佳整體製作及視覺展示卓越大銅三項卓越大銅鈴獎,絕對是令港人驕傲的國際品牌。

【品牌故事】海洋公園崎嶇之路 財困問政府拎錢非首次 由一度虧損4000萬到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海洋公園成為首個亞洲主題公園獲頒發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海洋公園非首次財困問政府拎錢

海洋公園在去年至今受疫情影響下面臨入園人次減少、關閉和管理不善等問題,最終因財政困難而向政府尋求撥款資助。事實上,海洋公園一路走來,也曾幾次踏上財困之路。海洋公園在1977年建造亦非一帆風順,工程進行期間曾面臨建築成本上漲、地盤意外起火等問題,部分區域因而要重建。

由90年代金融風暴至2003年,海洋公園每月入場人次更只有10萬人,一度須政府「出手」補貼。2003年海洋公園面對沙士疫情令遊客減少的打擊,虧損超過4,000萬,幸最後得盛智文打救才倖免於難。去年海洋公園向政府申請近54億元撥款,最終雖獲政府注資,但未知是次新方案規定又是否真正能拯救這個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的老品牌。

網民點睇海洋公園重生方案?

是次海洋公園重整方案,最具爭議的是公園定位不再是主題公園和指定設施將逐項收費。消息公開後惹來網民熱烈反應,不少人對新重整方案抱負面態度。

咁同申請執笠有咩分別?
明明係景點遊戲放題,而家變咗散叫

都唔知邊個天才諗出嚟

強烈建議快速執笠

香港人啲回憶都冇哂

改革到咁不如真係執咗佢啦

摺咗佢啦,愈搞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