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學生疫情間情緒轉差 直資小學:情緒教育 同學自選午課活動

四成學生疫情間情緒轉差 直資小學:情緒教育 同學自選午課活動

社會熱話

廣告

學生因疫情自上學年停課,改上網課,與同學接觸或交流機會大減,除影響社交能力,亦衍生情緒問題。有直資小學的調查發現,約四成學生的情緒較疫情前明顯轉差,如同學間無意的輕微碰撞都會有強烈情緒反應;有駐校心理學家更指,小一新生重返校園的挑戰更大,因憂未能適應新環境而感焦慮。該校在新學年新增情緒教育,並為全日制面授課堂制定全新時間表,維持上午教學,飯後時間先做功課,餘下時間由學生「自選」活動,包括玩桌上遊戲。
 

油塘直資小學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福附)6月分別向學生和家長調查,發現31%家長認同子女的情緒受到疫情影響而有變化,43%學生指自己因疫情有困擾、擔心和焦慮等。準小五生梁智悠媽媽分享,觀察到女兒上網課期間傾向埋藏自己,較疫情前明顯減少主動與家人分享經歷,令家長未能了解子女日常感受。
校方在新學年將實踐情緒教育,教導學生認識並管理自己的情緒、認知他人情緒以發揮同理心,學習管理人際關係等,包括將情緒教育讀本融入低年級英文課,書內亦有小貼士方便家長同步在家引導子女思考;高年級將接受互動式教育,如透過戲劇和開放4D沉浸式學習體驗室,教導學生分析不同情緒,及利用同理心展現關愛的品德。

另外,老師設計不同表情的貼紙,鼓勵學生把代表當日心情的貼紙貼在家課冊上,讓老師及早洞悉學生的心情變化,給予照顧和支持。福附情緒教育顧問、臨床心理學家廖嘉敏指,情緒管理作為身心健康的基礎與學業追求同樣重要,但社會賦予負面情緒「異類」的標籤,令人不敢承認,校方的安排可讓學生學習接納和表達不同情緒。
校長徐區懿華表示,無法為學生安排課外活動,令他們失去建立自我價值和獲取成功感的渠道;校方觀察到上學年實行半日制課程也能完成所有課程內容,成績與疫情前相若。為平衡學業和學生的個人成長,待恢復全日面授後,下午課堂將有大改變,用膳及完成功課後,餘下的70分鐘增設「體藝及個人成長自由時段」,配合學生本人的意願和需要制定不同時間表,包括情緒教育、校隊訓練、多元智能興趣班、跨學科學習、拔尖補底及特備活動,如學生想玩桌上遊戲,校方亦會作出安排。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