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驚無險 載天和號升空後疑失控 長征5B殘骸墜落阿拉伯海

有驚無險 載天和號升空後疑失控 長征5B殘骸墜落阿拉伯海

社會熱話

廣告

##embed-label-0##

上月29日搭載中國首個太空站核心艙「天和號」升空的長征五號B火箭(圖),其重達21噸的殘骸昨早10時許重返大氣層,墜落馬爾代夫以北的阿拉伯海海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強調,絕大部分殘骸已在進入大氣層過程中燒毀。
 

英國傳媒和美國哈佛大學天文物理學家麥道威(Jonathan McDowell)本月4日根據長征五號B火箭殘骸「正在翻滾」的狀態,指其已失控,預計在10日前後墜落地球,且難以預測確實墜落位置及會否影響地面民居。麥道威稱,自1990年起就無超過10噸的太空垃圾故意留在臨時軌道,並以失控狀態重返大氣層,直言今次情況糟糕,中方未有盡責。

中方日前強調危害極低
西方太空專家普遍認為,大型火箭殘骸應利用制動火箭系統,在重返大氣層前幾秒啟動,降低墜落速度和衝擊力道。美國、南韓等國家的太空部門及軍方,連日密切監察這個「近30年來最大型失控太空垃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日強調,火箭殘骸利用鈍化技術處理過,絕大部分器件會在重返大氣層期間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極低」,而「相關主管部門將及時對外通報情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昨在火箭殘骸重返大氣層前兩個多小時公布,預測墜落點為埃及以北地中海海域,惟最終墜落在馬爾代夫附近海域。有外媒指,馬爾代夫有1,192座小島,擔心殘骸有可能落在其中一些小島上。

官媒指美國炒作抹黑失敗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在火箭殘骸墜落後發聲明,指探索太空的國家在其太空飛行器重返地球時,必須全力降低對地面人員及財產的威脅,相關任務情況亦應盡可能地透明,認為中國對其太空垃圾未盡全責。麥道威亦再批評,殘骸墜海讓中國贏了豪賭,但任由殘骸失控重返大氣層,仍太過魯莽。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隨即發文炮轟美國連日炒作、抹黑中國火箭殘骸如何「危險」,但結果「灰溜溜收場」。
長征五號B火箭去年5月首次搭載載人飛船試驗船升空後,央視曾講解火箭殘骸問題,指長征五號B在近地軌道執行「星箭分離」,將搭載物送入預定軌道後,火箭殘骸將在同一軌道運行數日至數月,然後重返大氣層,且絕大部分焚燒殆盡。報道提到,火箭殘骸一般有作鈍化處理及離軌措施,即是令火箭變得「不敏感」,將剩餘燃料洩出,令電池自己短路,徹底消除火箭自爆危機;軌道高度較低的火箭殘骸,則是利用大氣阻力效應自然墜落地球。報道指,這是國內外通行兼最經濟的方案,每年都有大量各國火箭殘骸以這種方式重返大氣層,「這也是一個航天大國負責任的表現」。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