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言語治療服務收費差異大 須留意全數預繳風險

消委會|言語治療服務收費差異大 須留意全數預繳風險

社會熱話

廣告

消委會研究言語治療服務,發現不同服務機構診斷和治療內容、收費差距甚大,從每節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提醒消費者問清楚具體服務內容、揀選合適的評估方式、提供服務的言語治療師是否屬「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等,並須留意全數預繳風險。

言語治療服務涵蓋兒童出現言語和溝通障礙,或長者吞嚥和發聲困難,消委會向54間提供言語治療服務的機構發出問卷,其中25間有答覆。11間機構提供中風後長者吞嚥障礙治療服務,當中只有5間能提供較詳盡的服務內容供參考。

消委會籲留意預繳式風險

調查發現不同機構收費差距甚大,個案A及個案B的非套餐首次診斷或評估收費,同樣由 780元(45分鐘)至4,000元(120分鐘)不等,而隨後治療屬長期服務,消費者應仔細衡量是否適合需要。就長期治療,有機構提供套餐收費每6堂九五折、12堂九折等,部分有設12星期至1年有效期,亦有大學附屬醫學診所只在每年1至4月和9至11月提供套餐服務。雖然套餐服務看似較划算,惟消費者仍要留意套餐收費須全數預繳的風險,包括暫停服務,機構會否退回餘下的費用。
消委會指出,言語治療療程通常透過首次會面來對患者作出評估決定其後的治療,個別機構可按患者需要而提供額外收費項目,亦可轉介醫生進行評估計劃,由於各機構服務細節採標準化或非標準化評估方式,建議消費者直接向執業機構查詢具體的評估方法,也建議有關機構將相關資訊羅列於網頁或介紹單張上。同時,現時本港的言語治療師的註冊制度屬自願性質,會方建議,可查閱公會名冊。調查中有21間機構駐有「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合共75名言語治療師。另有17間機構表示,沒有海外註冊資格的言語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