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稱海外代購 直播帶貨 海關拘22人檢181萬貨

訛稱海外代購 直播帶貨 海關拘22人檢181萬貨

社會熱話

廣告

疫情影響,市民消費方式亦轉變,因未能外遊,改找中介代購海外心儀物品,又或看網上直播「入貨」,但均有機會買到假貨。海關打擊網上售賣冒牌物品活動,一連4個月的行動中,偵破13宗相關案件,拘捕22人,檢獲2,700件懷疑冒牌物品,市值約181萬元,單一受害人損失6.6萬元。
 

被捕的6男16女,年齡介乎20至69歲。所有被捕人士現正保釋候查。檢獲貨品包括皮具手袋、衣服、鞋、飾物及家庭用品等。有賣家在網上設平台以代購作招徠,聲稱可直接聯絡供應商或有代購團隊直接到歐美等地購物,在網上平台的專頁及帳戶以折扣出售,部分更強調有單有盒,部分聲稱屬為限定版或VIP贈品不設公開發售,複製原裝廣告相片放在專頁展示。另一方式,則以俗稱「直播帶貨」形式,利用網上社交平台直播時售賣冒牌物品,並以限時價、促銷售、快閃價作招徠,直播帶貨主要在晚上不定期進行,每次約2至3小時。部分則在深夜舉行,圖避過執法人員。消費者在平台留言,賣家之後聯絡。

假貨以正貨價六至七折出售,吸引消費者購買。但賣家會避免以面交,只用不同理由作藉口如疫情為由,拒絕與消費者見面交收貨品,轉為速遞公司送貨,或要求消費者先到指定戶口落訂,並拒絕退訂,令消費者只能接受寄貨。買家收貨後始知假貨,在平台投訴,則會被刪去留言,賣家更會開新帳戶繼續營業,又或在同一時間開設多個帳戶賣貨。
海關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展開代號「雷網」的特別執法行動,重點打擊網上售賣冒牌物品活動,利用大數據系統追查和分析可疑專頁及帳戶的資料,作針對調查和部署。行動期間,海關人員喬裝顧客在網上試購,在商標持有人的協助下,採取多次執法行動,偵破8宗借代購賣假貨案件,及5宗「直播帶貨」售冒牌貨品案件,成功搗破17個懷疑售賣冒牌物品的網上平台專頁及帳戶,先後搜查17個住宅單位和3間店舖,檢獲該批懷疑冒牌物品。

版權及商標科技罪案調查組指揮官王誌賢稱,有單一受害人損失6.6萬元,他先購買一個聲稱外國代購回來的名牌手袋,全數向賣家繳付2.2萬元,但未收到貨前,短時間內再以4.4萬元,訂購另外4個名牌手袋。及至收到第一個手袋後,發現手工粗糙,疑屬冒牌物品,向買家要求退款,賣家拒絕退款之餘,更拒絕退回另外4個手袋所有訂金。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謝國強(圖)指,相信被捕人趁疫情下,市民轉向網購伺機犯案;呼籲消費者光顧信譽良好的店舖或網站,並留意賣家商譽、開設日期等資料,注意退款安排和其他消費保障機制。如有懷疑,應先向有關商標持有人或其代理商查詢。海關亦提醒售賣冒牌物品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