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人語 馬拉松跑手轉跑道 徐志堅:要令運動員有希望

運動人語 馬拉松跑手轉跑道 徐志堅:要令運動員有希望

社會熱話

廣告

香港代表團於今屆東京奧運奪得6面獎牌的佳績,氣氛亦比過去數屆熱烈,令人對運動員培訓、退役運動員出路關注較過往大。2018年柏林,徐志堅將塵封26年的全馬香港華人紀錄打破,翌年再戰一場後就「退役」,轉換跑道做救護員已一年。他接受《am730》專訪時指,本港體育發展可以更進一步,而除了廣告代言,其實本地企業還有方法,可以與運動員互利雙贏。文:香詠倫
 

人稱堅叔的徐志堅是香港馬拉松跑手,於2015至2020年做全職運動員,16年加入體院,18年刷新全馬香港華人紀錄;之後一年參加琵琶湖馬拉松,去年原本欲挑戰「最凍比賽」北極馬拉松,卻因新冠肺炎而取消。雖然由全職運動員轉變為救護員,工作崗位有變化,但志趣不變──仍然喜歡跑步,只是並非為比賽而跑,難免失去目標。

冀參考日本運動文化
剛落幕的東京奧運,亦帶出不少關注運動員退役的討論,例如有台灣選手原來早獲當地銀行聘任,可以全力受訓備戰出賽,即使退役後亦可轉任教練,或者擔任銀行職員。作為退役運動員的堅叔對此表示欣賞,並以自己熟悉的長跑項目為例,認為日本文化在這方面更好,很多國民都支持並參與這個運動,而且有很多企業聘請有潛質的健兒任職業運動員;有助自小就有志當運動員的孩子,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跑步,「俾到佢哋有條路」。
不過,堅叔亦坦言,日本不只一兩個好手,而是有一大班成績優異、接近世界級水平的運動員,估計這亦是日本可以大量推動「企業健兒」文化的原因;反觀香港在長跑的整體水平不高,與地區、亞洲賽的水準仍有距離。他亦明白,若非國際級賽事的獎牌得主,名氣不足的話,商業機構確實難以找相關運動員拍廣告或代言,惟運動員都各有比常人優勝的特質,或「捱得」或「靈活」,希望本港企業可以研究,多聘請合適的運動員,讓運動員不愁退役後如何「揾食」。

運動人語 馬拉松跑手轉跑道  徐志堅:要令運動員有希望
堅叔於3年前在柏林馬拉松刷新香港紀錄。
運動人語 馬拉松跑手轉跑道  徐志堅:要令運動員有希望
他認為給予運動員希望比錢更重要。

訓練配套可以更有系統
言下之意,是否代表香港的資源,不足以將「運動員」建立成為一個職業?堅叔不認同本港沒有錢,但想不通撥款到底有多少用在運動員身上,「唔知啲錢用咗去邊度」。他澄清,並非要求將運動員津貼或薪金大幅提升,「俾多幾萬蚊我」都未必可以提升到某水平。不過,以入體院的兩年感受為例,物理治療、營養師等都需要自己安排;堅叔認為,若相關專業人士可主動跟進運動員訓練進度會更好,但他笑指「可能我水平未夠(頂尖)啦」。堅叔補充,即使已是定型的選手,若有專人以運動科學跟進姿勢、體質等,也許運動員表現可以有更明顯的提升。

香港體育發展是否可再上層樓,堅叔以今屆奧運為例,很多運動員即使未獲獎牌,仍有很多市民支持,如網絡甚至一度廣傳「輸就陪你東山再起」,他指言辭縱有誇張,但聽者仍會感到窩心,「繼續之後嘅路,都係好事嚟」。他希望本港有更多人認同運動員,不是獲獎才有尊重,除了津貼薪酬,運動員最重要是看到希望──可以挑戰更佳成績的可能,以及無後顧之憂。堅叔期盼本港可以做好青訓,在初中時就應該有系統地培訓技術,惟強調不應太早操練,以免孩童失去興趣。
至於堅叔又會如何繼續自己的「跑道」?他指自己不打算放棄跑步,正考取教練資格,探討在此範疇會否有另一種突破。2024年的巴黎奧運將舉辦「公眾馬拉松」,即使未達奧運標準的運動員也可一嘗奧運滋味,他指自己也有興趣,「但先要重燃返對衝成績嘅渴望」。

運動人語 馬拉松跑手轉跑道  徐志堅:要令運動員有希望
堅叔建議商界研究聘運動員有助「雙贏」。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