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買樓不重視地點| 1% Anthony

人壽保險|保單紅利表現差就Cut單?唔想得不償失 一定要識計槓桿

理財

廣告

很多人買儲蓄人壽保單,都將重點放在紅利增長上,而忽略了保障的重要性。曾經有一位朋友向筆者大嘆,他買的人壽保單紅利表現不濟,有意斷單不再續保。

撰文:Sammi@Sam Sam Channel| 圖片:unsplash

買人壽保單 首重槓桿|Sammi
(圖片來源:Unsplash)

筆者問朋友手上的保單表現如何不濟?他說當年的保險agent,指保單供10多年就可以用紅利自行繳交保費,不用再供款。

可惜至今已供了超過20年,目前的保單現金價值依然未能「回本」,覺得保險公司的投資表現差勁,難以達到當初的紅利預期表現,預期他有機會要無止境的供款下去,倒不如「早cut早著」。

愈年輕買槓桿愈高

筆者叫他冷靜一點,著他給筆者看當年的保單建議書及近年的週年報表。

確實,20年前的保單建議書,由於當時環球市場利息十分高,紅利預測十分進取,很多時都用上9厘預期回報。

然而過去20年,環球經濟經歷數次大危機,包括金融海嘯、歐債危機;近年又受肺炎疫情影響,各國央行都要減息兼推量化寬鬆救市,保單的回報率亦因此大減。

故很多長年期的保單,近年的非保證回本,確實與當初預測水平有頗大差距。

雖然紅利表現不似預期,但是否代表保單沒用呢?

當然不是,因為人壽保單的重點是看保障,每份保單會有槓桿,即愈年輕買的保單,槓桿便愈高。若貿貿然停保單,想再重新投保,就未必會享有如此高的槓桿。

所謂槓桿,就是用一個較小銀碼的保費,去買一個較大的人壽保額,藉此做到風險轉移,而保費與保額的比例,就是槓桿。

例如買100萬元人壽保額,總保費只需支付25萬元,如此就是4倍槓桿。

惟隨著年紀愈大,或是投保人已有病歷,保險公司會提高保費,假如100萬元人壽保額,保費加至50萬元,槓桿便降至2倍。

試想想,沒有人會用100萬元保費,去買100萬元人壽保額,有這產品投保人也不會買,為何要把錢押在保險公司?自己袋不是更好嗎?所以槓桿愈低,理論上吸引力就愈少。

回說筆者朋友的保單,其紅利逾20年也未「回本」,而且保費要一直繳交,直至保單完結為止。

但慶幸這是一張固定供款的保單,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加保費。

而他所買的人壽保額是40萬元,每年的保費竟然只是2,000多元,即是20多年的保費加起來也只是50,000多元,現在的槓桿仍有7倍多。

假如供多20年,所付保費也只是10萬元左右,槓桿仍有4倍;就算到他100歲,所付保費依然低於40萬元人壽保額。

買人壽保單 首重槓桿|Sammi
(圖片來源:unsplash)

最重要是,這份單不是定期人壽,賺得的分紅會一併賠給受益人,即是身故賠償,並不止於40萬元。

筆者跟他分析,如果他今天退保,他只能取回30,000多元現金價值,這30,000元對於他目前生活水平幫助不大,可是他卻失去了40萬元的人壽保障。

他日想再買儲蓄人壽保險,由於年紀漸長,所付的保費絕對會高於目前的保費。朋友聽完覺得有道理,於是繼續留著這份人壽保單。

延伸閱讀:第二次分配早於北歐試驗 自願性第三次分配 貝索斯被譽最小氣富豪

延伸閱讀:你信Google、微軟會破產?藍鯨資本:50歲以上先驚科網泡沫重臨!應該逢低買入就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