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高增長的三個原因

內地爆發新冠肺炎成催化劑 互聯網保險高增長三個原因

理財

廣告

互聯網保險在香港仍在發展初期,相比之下內地拓展互聯網保險起步較早,市場發展已有一定規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內地爆發,民眾減少外出,傳統保險依靠面對面銷售的難度增加,通過網上渠道便可完成投保的互聯網保險此刻更有優勢。再者在疫情下,市民對保險意識提升,對內地互聯網保險行業可能是催化劑。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中新社

內地爆發疫情,為避免交叉感染風險,市民減少外出,日常生活所需大多通過互聯網解決。外界普遍關注此次疫情,為互聯網行業帶來的機遇。 平安好醫生(01833)在早前公布業績時,便透露自疫症爆發後,旗下網上問診平台的用戶量錄得高速增長,自今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平台訪問人次達11.1億次。 這反映用戶對互聯網醫療的接受程度,在今次疫情中有明顯提升,改變了市民過往到醫院看病的習慣。 疫情隨之帶動的還有對醫療保障的需求,此刻傳統保險靠面對面銷售的難度增加,通過網上渠道便可完成投保的互聯網保險,便大有優勢。

眾安在綫1月保費增逾六成

內地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的眾安在綫(06060),該公司早前公布今年1月保費收入總額約14.8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逾62%,或多或少受惠疫情帶動投保需求。

券商大和發表報告,指出在疫情下,眾安在綫將受惠於公眾意識提升。 去年上半年集團的健康險佔總保險收入達22%,預期健康及生活品味的消費生態將推動眾安今年保費收入增長。 大和將眾安目標價大幅上調四成至28元,維持「持有」評級。

但截至2月18日,眾安股價已超越目標價,收報30.75元。 內地目前專門從事互聯網保險的公司共有四家,除了眾安在綫外,還有易安財險、安心財險以及泰康在線。這批公司由2013年起,相繼獲當局批准成立。 在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中,以眾安在綫較具規模,原因得益於其股東背景強勁。 眾安在綫的股東,包括螞蟻金服、騰訊控股(00700)及中國平安(02318),由內地三大科技及金融巨擘牽頭投資。

由於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擁有龐大的流量和用戶規模,通過相對容易獲取的金融產品銷售許可證,能夠迅速實現流量變現,為眾安在綫提供接入獲客的渠道。 內地另一科網巨擘京東,在2018年通過入股方式,收購安聯財險中國33.33%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京東當時表示,與安聯集團達成長期合作,將會在內地建設數字化保險合資公司,目標都是指向互聯網保險行業。

內地健康險銷售增長迅速

內地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可追溯至2011年,當年出台《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試行)》,將互聯網保險業務規範化。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在2012至2015年間,內地互聯網保險業經歷爆炸性增長,四年期保費收入增長近20倍,滲透率於2015年達到9.2%。

到2019年,內地互聯網保險業保費收入估算達1,889億元人民幣,保費收入按年計雖然只是大致持平,但業務模式更趨成熟。 以險種分類,健康險種的銷售迅速增長;保險公司亦通過與第三方合作,增加產品的銷售渠道。

互聯網保險 靠三個因素突圍

事實上,近年內地互聯網保險也出現結構性變化,互聯網保險公司由求高速增長,主力銷售低利潤的一般保險,轉型至銷售利潤較高的健康醫療保險,或短期儲蓄壽險,以提升承保質量。 以眾安在綫為例,該集團近年起調整產品組合,暫停銷售賠付率高的產品,例如保手機屏幕碎裂的「碎屏險」,或無人機撞毀後可索賠的「無人機險」。

分析認為,內地互聯網保險業的高增長,主要受惠於三大驅動因素,一是互聯網保險替代部分標準化傳統保險,主要是一般保險,例如車險、旅遊保險及意外險等。 其次是互聯網技術和場景為創新型的保險產品帶來的潛在市場增長;以及受惠於內地保險市場需求的自然高速成長。

此外,疫情不僅令全民保險意識提升,還帶來了消費者保險購買行為的變化,這有利於互聯網保險行業往後的發展。 同時,市場憧憬內地當局會有其他政策配套措施,支持互聯網保險業發展,有助進一步提升市民對互聯網保險的認受性。

不過,互聯網保險並非完全沒有局限,網上投保著重簡化客戶投保時的體驗,但由於沒有代理為客戶跟進,在查詢,賬戶管理,理賠服務等方面或較傳統保險公司遜色。因此,外界普遍認為,互聯網保險優勢始終在較簡單的險種方面,如意外和醫療保險,較複雜的險種,如壽險則仍以傳統保險優勝。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