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醫藥費動輒60萬 自願醫保保障率達100%兼可扣稅

大病醫藥費動輒60萬 自願醫保保障率達100%兼可扣稅

理財

廣告

在香港生活,假如不幸遇上意外或患病,面對公營醫療系統長期供不應求,在私家醫院進行手術和治療的開支動輒數十萬起跳,影響現金流之餘,更隨時打亂原有的理財和退休計劃。不如及早選購醫療保險,讓自己和家人的醫療開支都可獲保障,又可避免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下文將教大家如何買得最精明,以每日低至9元的保費,享有保障率達100%的 自願醫保 計劃,具備高端醫療保每年高達$3,000萬保障之餘,更可有策略地為全家投保,以節省最多稅項。

癌症手術加標靶治療開支可達60萬 公司醫療保索償比率只有75%

要做好理財計劃,絕對不可忽視醫療需要帶來的開支。如果不幸患上大病,突如其來的開支可以非常龐大,例如肝癌治療手術與標靶治療已可花費約60萬元。與此同時,公營醫療系統長期供不應求,手術輪候期長,不如及早開始為自己和家人做好打算。

然而,一般打工仔若希望在私家醫院接受治療,大家又可曾想過公司的團體醫療保保障或不足夠?根據香港保險業聯會2018年的統計數字,以一般私家醫院普通病房為例,團體醫療保險的索償比重佔約75%,變相打工仔須自行繳付25%的醫療費用。

所以,打工仔最好還是額外購買醫保加大保障。較為划算的方法是,選購醫保時不要選擇與團體醫療保保障重複的醫療保險計劃,而是選擇Top-up醫療保或高端自願醫療保,最好選擇有「墊底費」的計劃,以更低的保費買到更高的醫療保額

100%保障率的高端醫療保 減低財務上的不確定性

為自己和家人揀得啱,往後有需要時可入住私家醫院,治療費全數賠償,便無後顧之憂。

買一份醫保,是為了醫療保障之餘,同時能減低財務上的不確定性。花錢買醫保,當然希望將所有的醫療支出都可變得在預計到,由不確定變得更確定。

此時,計劃的保障額和保障率就變得重要。例如,90%和100%保障率雖看似只差10%,惟醫療開支達數十萬的水平來說,賠償額已可以相差數萬元,更遑論數以百萬計的開支水平。

而信諾最近推出的信諾自願醫保系列靈活計劃(優越),預計平均保障率達100%,最近更榮獲保險資訊平台10Life評為10/10滿分^。投保人可以享有半私家級別保障,每年保額達3,000萬元,而且保障不分細項,即3,000萬元以下合資格的醫療開支,可獲全數賠償。

自願醫保的另一優勢,就是保障未知的已有疾病,而團體醫療保險則往往不保障已有病症。而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則沒有等候期,由保單生效第一日就開始保障未知的已有疾病。

此外,信諾更有「入院免按金、出院免找數」服務,只需在入院前作出通知,便毋須支付按金,亦毋須擔心出院後要如何作出索償,可以安心休養。

大病醫藥費動輒60萬 自願醫保保障率達100%兼可扣稅

5個墊底費選項 自願醫保靈活配合公司醫保 每日低至9元保費

看畢上段,大家或許會認為保費都會較貴,因為大家通常都會認定,保障限額高,相應地保費都會較貴。然而,當墊底費較高時,保費則會相應較低。

甚麼是墊底費呢?以墊底費25,000元為例,當索償金額是40,000元,受保人便需自付25,000元,其餘15,000元則由自願醫保計劃賠償。如果大家本身有公司的團體醫療保,便可以公司醫保支付上述墊底費。變相以較低的自願醫保保費,同樣得到高保額的保障。

信諾自願醫保系列靈活計劃(優越)有5個墊底費選項,分別是0元、15,000元、25,000元、50,000元和75,000元。大家可按照目前的團體醫療保或個人醫療保保額,選擇相應的墊底費,靈活度十足。以低至每月276元的保費,即每日保費低至9元#,便可享有高端醫療級別保障。

為全家買自願醫保 如何有策略地慳最多稅?

揀醫保前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策略地慳最多稅。自願醫保每名受保人每年保費更可享有高達$8,000元的扣稅額,為親屬投保同樣可以扣稅,受保人人數不設上限。合資格的親屬包括配偶、子女,以及自己和配偶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最終應繳交的稅項以下公式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應繳稅項=(入息總額 – 扣稅額 – 免稅額)X 累進稅率

應繳稅項=(入息總額 – 扣除總額)X 標準稅率

簡言之,自願醫保實際扣稅金額=自願醫保保費﹝每名受保人每年扣稅額上限$8,000﹞X稅率

稅率愈高,實際可扣減的稅愈多。

^資料來源:10Life Cigna VHIS Series Preliminary Score Study
*相關資格請查閱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
#保費以投保人年齡、吸煙習慣、計劃選項和年度墊底費釐定;以上保費以投保人為28歳,不吸煙人士,並選擇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和年度墊底費港幣$75,000作例子。

資料由Cigna信諾環球提供,有關保障受保單條款及細則約束。

(Presented by Cigna)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