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行業的藍海領域:健康睦鄰社區|華坊

ESG

廣告

近日香港進入了幾近失控的第五波疫情,圍封強檢已成生活常態,港府一直追求「小區」動態清零。

「小區」這詞於去年引發了不少討論,香港習慣用「社區」來形容居住附近的環境,如一直存在的「社區中心」。

無論是小區或社區,亦無論身處在哪個城市,更勿論科技有多發達,到目前爲止,人們還是基本活動在自己周遭的生活圈半徑裏,而一般能以步行或非汽車出行的途徑在20-30分鐘内的生活圈,去定義自己身處在某個社區。

西方近年重視健康睦鄰社區

由於高度的城市化,加上互聯網科技等的發展,人與人的聯繫變得碎片化,甚至孤獨化。

西方社會及業界,近年開始重視健康生活風格房地產(Wellness Lifestyle Real Estate)及健康睦鄰社區(Wellness Communities)的概念。不少研究組織更開始嘗試定義健康社區及其標準。

一般認爲,「健康睦鄰社區」的定義是,以有利其自然和建築環境,以及當地社區的發展沿革的基礎,來發展出一個整體健康的社區。

健康社區是一群生活在共同點附近的人積極追求健康的目標,興趣和經驗。這些交流可以發生在專用的地產空間中,也可以在是一種沒有物理結構的共享文化或社交網絡體驗。

「社區」其實是一種無形的東西

故此,也可以説「社區」其實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無法解釋,衹有在體驗到的時候,才會被感知。

在健康社區中,鄰居們彼此認識,他們可以一起上瑜伽和冥想課。他們的孩子或可一起學習和玩耍。到了工餘時間,整個社區聚集在一起參加戲劇表演,舉辦音樂會或參加其他促進文化活動,目的是在社區成員之間建立更深的紐帶。

健康社區的倡議就是希望透過建造睦鄰的街區,令花時間去健身房,進行戶外運動或與家人一起在大自然中度過一天,不再是一件麻煩事。這些活動應該更廣泛地成為家庭和社區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説起來,這些都有些「烏托邦」,但實際上這些概念或許不是新的東西,衹是近幾十年被科技化及城市化的習慣而被暫時遺忘而已。

健康社區是永續行業的藍海領域

在全球範圍內,其實已經出現了不少以建設「健康社區」的項目,如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Lake Nona,美國亞特蘭大的Serenbe,新加坡的Interlace或英國的BedZED都是例子,旨在促進居民的身心健康,強調零碳生活。

筆者認爲健康社區是永續行業的藍海領域。

健康社區倡議的標準,是通過在10個概念(包括空氣,水,營養,光照,健身,溫度,聲音,建築材料,心靈和社區)中引入110種基於證據的功能指標來促進社區範圍的健康與保健。

這些功能指標都極度需要發揮永續行業中的不同領域。隨著健康睦鄰社區的倡議普及,所衍生的永續行業中各樣細分的專業領域,估計發展潛力無限。

華坊諮詢 董事總經理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 客座助理教授
盧銘恩

撰文:華坊諮詢董事總經理盧銘恩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