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保險產品格價平台

理財保險產品格價網 2大中伏位要留意|劉啟明

理財

廣告

最近各大保險公司紛紛鼓勵客戶透過網上或手機應用程式(App)投保,交易過程中沒有任何人士或客服從旁輔助,這類電子投保是否安全? 坊間亦出現多個「保險產品格價平台」,且刻意標榜產品排名,資料又是否可靠?

撰文:劉啟明|圖片:unsplash

讀者黃小姐34歲,現職高級客戶服務主任,一直以來透過中介人購買理財產品。黃小姐是實體客服人員,當然對銷售過程及售後服務有要求,特別是保險合約這種無形類別商品。電子投保渠道一般由保險公司提供,產品直接銷售予客戶(Direct client)。只要輸入正確的資料及付清保費徵費,通常會即時收到系統自動產出的電子保單合約。從而減低不必要的交易費用,理論上是安全及同質的。

人際關係難被科技取替

消費模式的轉變已經不是新鮮事,由電子銀行普及、網店崛起、及至大數據發展,是由線下(Offline)轉為線上(Online)的實證。現今互聯網正不斷優化傳統經濟,保險業也不例外。總會有部分客戶轉投科技的懷抱,取締部分傳統從業員。加上現代人生活愈來愈碎片化,如果能針對消費者的各種生活場景來設計保險商品,便有機會實現空前的創新。

當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難以被科技完全取替,仍有大部分客戶會選擇傳統投保方法,把理財重任投給信任及有經驗的保險從業員。畢竟「小事找藥房,大事找醫生」是代代相傳的社會大智慧。筆者認為黃小姐毋須過分擔心,隨心自由選擇投保渠道便可。另外,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格價平台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產物。

小心閱讀條款

它能有效地降低訊息成本,更易掌握市場動態,令客戶更易選擇合適產品,從而減低經濟浪費,社會更有效率。小至信用卡旅遊保家居保;大至高端醫保危疾保險、儲蓄分紅保險等都是被格價對象,而且產品設有排名,評分一目了然。一般來說,消費者只要參考首三位產品便可輕鬆作出消費決定。但使用格價網時,必須注意以下兩個要點,以防「中伏」。

第一,評分準則沒有統一的標準,亦沒有一件產品擁有絕對優勢。它在某保障得到較高排名,在其他範疇排名可能較低,適合他人的產品未必同時適合自己。黃小姐需小心核實格價網所採用的評分方法,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否則,產品錯配會直接影響理財大計。

第二,投保前務必細閱保險產品的條款細則。即使格價網已所謂篩選出最佳產品,由於篇幅有限,很難詳細交代保險合約中所有重要的條文、權利及義務。為了保障自身權益,建議黃小姐投保前稍花時間閱讀產品條款,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