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息等於回報?|劉啟明

派息等於回報?理財切忌墮入「高息錯覺」!|劉啟明

理財

廣告

理財策劃其中最重要一環是投資,近幾年很多投資者都鍾情於派息基金產品,因為可提供穩定收入以應付日常開支,有些基金更標榜派年息8%,甚至雙位數。坊間普遍認為派息動作「必然等同」額外回報,但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正確,如讀者對此類產品有興趣的話須及早正視,以免墮入「高息錯覺」的投資陷阱。

撰文:劉啟明| 圖片:unsplash

要探討收息概念,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股息(Dividend)。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一年派兩次息,予人感覺像極「派錢」或「收租」一樣,即時為閣下提供收入,非常正面。

派息率非保證

有投資者更會根據股息率(Dividend Yield)作為選股原則,息率愈高愈愛。

然而邁向健康投資組合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是嚴格檢查資產配置,清楚了解派息的由來及操作。想「財息兼收」的話就不能只看單一指標;否則,有機會墮入高息陷阱。而派息基金的派息動作,便是參考股息的概念。

派息基金派高息,例如年度化8%,但這不等於基金增長了8%回報,這是必須要澄清的一個重大概念。但筆者所收到的讀者查詢當中,大多分不清兩者的分別,甚至認為派息等於回報。

派息等於回報?|劉啟明
(圖片來源:unsplash)

特別提醒派息動作及派息率並不保證,有需要時,基金經理可按投資策略決定是否派息,甚至派多派少。而基金價格本身會變動,遇上市場波動時,派息可能會「賺息蝕價」,所以派息基金都是較適合長線的投資年期,理財更有預算及目標。

派息基金有可能會使用酌情權,由基金的資本中調動資金派息,即是說,部分派息金額,可以來自投資者的投資本金。在這情況下,可能導致每股資產淨值即時減少,用作將來投資的本金亦會減少。投資者可從基金資料中查閱有沒有此條款。

筆者建議可以參考刊載於基金網站的「派息成分表」,會提供至少過去12個月的派息來源分布,例如派息率變動、派息有多少成分是來自資本中扣除等。

在訂立理財組合時,切勿過分倚賴基金派息作為恆常的現金流,同時準備風控措拖,以免市場波動時派息率及基金價格同時下調。

宜了解基金投資哪類資產

此外,基金成分千變萬化,有純股息、純債息及股債混合派息基金,投資前應要充分了解派息背後的資產類別。

派息等於回報?|劉啟明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些標榜高派息基金可能會投資於高收益債券,或俗稱「垃圾債券」,即投資評級低於標準普爾「BBB-」級或穆迪「Baa3」級的債券,以爭取較高回報。高回報也會伴隨高風險,萬一經濟轉差,基金違約風險急升,即使是債券類別,價格亦傾向波動,甚至有破產危機。

而部分基金更設有不同的貨幣對沖機制,以提升派息率,但多一種資產類別,所承擔的風險自然較高,投資者必須多加注意。

延伸閱讀:理財觀念都要贏在起跑線?父母首先要較識小孩何謂「代價」|劉啟明

延伸閱讀:【虛擬銀行優惠】天星商業貸款試業 首兩年可還息不還本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