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秋

填補身故風險保障缺口 讓保險真正保障自己及家人|孔德秋

理財

廣告

筆者曾提到,人生路上充滿未知,多走一步保障自己,縱然遇上變故,亦能減低損失。今期筆者跟讀者詳細探討,香港保險界中鮮為人知的保障缺口。

撰文:孔德秋| 圖片:iStock

「居安思危」道理人人都懂,故香港的保險密度及滲透率,多年來均一直高踞世界前列,壽險市場發展成熟而且完善。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量化生活水平

但讀者曾否想過,想真正保障自己和家人,要多少資金才足夠?

舉例說,倘若家庭經濟支柱不幸早逝,作為受養人,要怎樣才能維持既有的生活水平呢?

在解答前,先容筆者略加解釋。

「生活水平」看似難以量化,其實從保險角度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指標及數字。

例如家中支柱身故,受養人未來的醫療、兒童教育、家庭開支及未償還的債務,就是保障其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金額。

當保障的需要與可用資產(包括人壽保險保單、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房地產等)有明顯落差時,便會形成「身故風險」的保障缺口。

保障不足以補償生活所需

近月保險監管局就此問題發表了首份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於2019年,香港整體存在「身故風險」的保障缺口,估計高達69,000億元。

換句話說,每名勞動人口欠缺最少190萬元,或等同其加權平均年薪的5.7倍的保障。

這意味雖然人壽保險在本港覆蓋率高,然而所得到的保障,遠不足以補償生活所需。

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保險市場偏重具儲蓄成分或投資型產品,而投保人大多視保險為達成財務目標的工具。

筆者固然明白,保險產品種類多樣,各人有不同的選擇;不過,同時亦應積極審視及評估人生風險,方能用行動守護家人。

筆者從來都相信,保險的真義,是應該讓人活得更輕鬆自主。

故筆者公司成立三年以來,推出的保障產品也是切實地回應客戶需求,以靈活彈性的方案填補市場缺口,為業界帶來新氣象。

產品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到人生不同階段,皆以「人」為本,與客戶共同規劃人生藍圖。

誠然,世事難料,人生無常;所以,更加要用保險為摯愛作出承諾,換個方式,好好照顧他們。而保險的真義,就是應該讓人活得更輕鬆自主。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