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催生「微保險」 與傳統保險互補

金融科技催生「微保險」 與傳統保險互補 提供大膽創新的「自助方案」

理財

廣告

金融科技令不少「不可能」變成「可能」,互聯網不再陌生,「微保險」概念應運而生,進一步提高大眾對保險及保障的意識。

撰文:康宏 | 圖片:Unsplash

「微保險」最初是為低收入家庭而設計,初衷是希望人人有保險,將「保障」普及化。近年出現不少觸目的保險產品,主要是其有著創新、獨特、靈活,以及具針對性,入場門檻普遍較低,不會對投保人造成負擔,較受年輕人歡迎。香港人對保險不陌生,隨科技發展,市面有不少大膽創新的「自助方案」。

一站式自助購買

一般透過手機應用程式(App),一站式處理投保、提交理賠或獲取賠償,用戶可按需要、逐日、自助購買保障。由於保障範圍、保障期均可細化,所以微保險保費相對便宜,每月低至數百元,甚至低至幾十元,考慮到銷售成本及行政成本,銷售渠道均以網絡平台為主。

市場上,亦不乏有一些創新及有質素的「微保險」。舉例早期有特別針對跑步活動的保險,用家可按需要揀選保障,以50萬元保額計,保障日期短至1日;長至90日,保費介乎78至414元。受保跑步項目包括越野跑、馬拉松、公路跑步及山地越野跑。要特別留意賽前訓練、慈善或贊助活動是否受保,亦要確保跑步比賽或活動符合受保資格。

「微保險」其實非常百變,擔心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發生交通意外,乘客都可自行買保險。有科技公司和傳統保險公司推出乘客微保險,可逐個旅程投保,最少可買十程,保費則低至40元,亦開創保險界的先河。

留意是否設自付額

筆者要提醒,這類保險產品針對市場痛點,不會造成浪費,建議投保人士宜留意有否設自付額,以及不受保的交通工具。總括而言,微保險的產品結構一般不會太複雜。惟始終是新事物,經手機App投保時,宜仔細查看受保條款、受保時間及不受保範圍,是否設有自付額。年長人士或不諳網上投保者,宜尋求獨立理財顧問從旁協助,確保資料填妥。

 金融科技催生「微保險」 與傳統保險互補
經手機App投保時,宜仔細查看受保條款、受保時間及不受保範圍,是否設有自付額。圖片:Unsplash

筆者認為,「微保險」不至於衝擊傳統保險的地位,正所謂「百貨應百客」,微保險與傳統保險面對兩大客群,相信不會出現惡性競爭;相反,甚至可以達互補之效,填補市場上一直存在的保障缺口。事實上,筆者多位客戶接觸微保險後,更能認清自身的保障需要,其後更加購了傳統保險產品,為自己佈防更全面保障。

延伸閱讀:【現金不值錢】40歲單親媽媽月入4萬元 十年後想送女兒到海外升學 手持大額現金應投資甚麼?

延伸閱讀:【個案分析】38歲已婚男目標年尾全家移民 BNO定居英國前的理財規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