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淘金, 搜狐公司, 創辦人張朝陽, 互聯網, 管理風格, 數碼英雄, 清華大學

【創業淘金】1998年推出搜狐 曾被評為全球數碼英雄 張朝陽:工作並非要不停地加班

創業

廣告

創業淘金】內地搜狐公司創始人張朝陽曾經的輝煌,實在令人驚嘆,他是 「中國互聯網第一人」,將互聯網引入內地,搜狐公司曾在他的帶領下,讓世界見證了內地互聯網的崛起。但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曾迷失過自己,後來才通過自我反省找回創業的初心。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unsplash、Getty Images、iStock

張朝陽的搜狐,在內地是家喻戶曉的門戶網站品牌、是具有影響力與公信力的新聞中心、也是引領潮流的時尚文化中心。

事實上,搜狐最風光的年代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

1999年搜狐去深圳做宣傳,張朝陽受到了巨星般的待遇和「粉絲」的狂熱追捧;同年10月,張朝陽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全球50位數碼英雄之一。

1964年出生於陜西西安的張朝陽,從小學習成績優異;1981年,17歲的他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張朝陽回憶那時讀大學想法很簡單,學好數理化,迎接科學的春天,理想是成為一個物理學家。

至於令他萌生創業的想法,則要從他赴美留學開始說起。

開啟內地互聯網門戶時代

1986年,22歲的張朝陽前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但學習的結果,卻是他發現自己並不想做科學家。

當時正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在全世界範圍內興起,在實驗室常用電腦,互聯網這項技術是大勢所趨;矽谷式的創業熱潮,令張朝陽感到深深震撼,也激起了他的創業熱情。

於是,1995年張朝陽聯絡到ISI公司,想做China Online(中國在線),用網絡搜集和發布有關內地的經濟信息,當時融資了100萬美元。

1996年8月,搜狐的前身ITC愛特信正式註冊,憑藉張朝陽敏銳的嗅覺、迅速的反應,公司從伺服器託管到建設網站,循序漸進慢慢做起來。

1998年2月,愛特信推出了內地首個全中文的大型網上搜索引擎——搜狐(SOHU),搜狐的傳奇故事亦由此展開。

在「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的宣傳口號下,搜狐打開了內地網民通往互聯網世界的神奇大門。

1999年,搜狐推出新聞及內容頻道,奠定了綜合門戶網站的雛形,開啟了內地互聯網的門戶時代。

由於初期沒有競爭對手,因此張朝陽成了內地互聯網業界第一個「食螃蟹」的人;然而這個創業過程遠不如外人想象的那樣風光,其中的孤獨和壓力,張朝陽只能一人默默承受。

事實上,從前期的融資困難到董事會本土化、還有跟競爭對手的廝殺比拼,都讓張朝陽內心每天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很快,搜狐與新浪、網易三大巨頭,壟斷了內地科網發展,憑借傳奇的創業經歷以及張揚的個性,張朝陽迅速風靡全國。

2000年,37歲的張朝陽憑藉6,700萬美元的身價,躋身內地富豪榜37位;當年搜狐的風頭一時無倆,直可媲美今日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從搜狐新聞門戶、到搜狗搜索、再到做網遊的搜狐暢遊、視頻巨頭搜狐視頻,除了電子商務與社交產品外,搜狐都抓住了機會,這源於張朝陽對於互聯網大勢精準的判斷。

管理風格從偏執到中庸

然而,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從來都是殘酷,經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第一次破裂,到2003年復甦,期間許多網站都未能存活下來。

面對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張朝陽進行了深刻反思:「當時我認為自己是最聰明最牛的人,失去了謙卑感。現在想想,當你失去謙卑感,你會把自己的利益、想法和要求看得太過重要,反而忘記了實現公司目標才是你的責任和義務所在。」

他反省自我,發現一個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必須有創始人的監督,創新來自於創始人的沖動和激情。
如果只是正常營運,就會缺乏創新,但創新也容易被創始人的基因和他的性格「綁架」,因此創始人應經常反思自己。

互聯網行業每天都在發生劇變,稍有不慎就會落後於人,許多機會轉瞬即逝,現在搜狐門戶網站的影響力大不如前。

張朝陽曾經在極端壓力下求生存,造就了他早期近乎偏執狂的工作和管理風格,隨著事業穩定下來,他慢慢選擇了中庸、平和,並將這種風格融入自己的管理當中。

他說,「工作不一定就非要不停地加班,休閑也不一定非要完全拋開工作。我們要贏得的不是一城一池,而是整個戰爭的勝利,必須懂得迂回前進,在平和務實、平和主動中追求卓越。」

在張朝陽眼裏,搜狐是一家非常尊重人的公司。他認為,一批人聚集到一起共同完成一項事業,每一個人都應受到尊重,每個人都可以愉快地有成就地工作,實現抱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