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季績勝預期 Uber扭虧未有期|投資有道|美股分析

投資

廣告

【Uber.美股.投資有道Uber Technologies (美股代號:UBER)公布了上市後第一份成績表,在營業收入繼續增長的同時,卻轉盈為虧,但未對其股價構成重大影響,多家投行仍給予其「買入」評級。

撰文:黃瑋傑|圖片:unsplash

Uber季績勝預期

截至今年3月31日第一季度,Uber實現總營業收入30.99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的30.37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0%,主要受出行次數增長36%和共享乘車預訂總額(146億美元)增長34%所推動。

同時,Uber首季度月活躍用戶數為9,300萬戶,較去年同期的7,000萬增長33%;出行次數為15.5億次,較去年同期的11.36億次增長36%。不過,第一季度預訂量僅增長3.4%,反映市場漸趨飽和,吸納新乘客難度增加。

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截至今年3月31日第一季度,Uber實現總營業收入30.99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的30.37億美元。圖片:unsplash

Uber外賣收入增89%

按業務類別劃分,Uber第一季度總核心平台實現營業收入29.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5.44億美元增長16%。在其總核心平台營業收入中,網約車仍然是公司最大收入來源;第一季度來自共享出行業務的營業收入為23.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1.8億美元增長9%。

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第一季度來自共享出行業務的營業收入為23.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1.8億美元增長9%。圖片:unsplash

第二大收入來源是外賣業務,Uber Eats實現營業收入5.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9%。此外,車輛解決方案實現營業收入1,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2%;其他營業收入為3,2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

按地區劃分,美國和加拿大地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6%,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收入增長亦達到26%,但拉丁美洲收入下降了13%,主要由於競爭加劇。Uber第一季度股東應佔淨虧損為10.12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0.07億美元虧損,也高於公司此前預估的10億美元。去年第一季度,Uber錄得淨利潤37.48億美元,主要由於出售國際資產所致。

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按地區劃分,美國和加拿大地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6%。圖片:unsplash

Uber維持快速增長

過去三個年度,Uber營業收入維持快速增長,由2016年的38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79億美元,去年進一步增至113億美元,而淨虧損分別為25.17億、26.42億和18.47億美元,主要由於營業支出也快速增長。過去三個年度營業支出分別為69億美元、120億美元和143億美元。

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過去三個年度,Uber營業收入維持快速增長。圖片:unsplash

Uber此前預計,由於將對全球各項業務持續投資,今年調整後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虧損將一步擴大。Uber首席財務官Nelson Chai表示,為降低成本、減少虧損,公司將削減客戶促銷活動,第二季度營銷費用佔收入比例應會下降。

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公司將削減客戶促銷活動,第二季度營銷費用佔收入比例應會下降。圖片:unsplash

短期內扭虧 成關注點

Uber的競爭對手Lyft(美股代號:LYFT),亦致力降低銷售費用以控制虧損。今年第一季度,Lyft實現營業收入7.76億美元,同比增長95%,高於市場預期的7.4億美元。Lyft在第一季度錄得淨虧損11.38億美元,主要由於錄得大量股權激勵、IPO費用以及其他費用。

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Uber的競爭對手Lyft,亦致力降低銷售費用以控制虧損。圖片:unsplash

Uber和Lyft上市後均跌穿招股價,執筆時,Uber最新收市價42.75美元,較招股價45美元低約5%;Lyft最新收市價59.17美元,較招股價72美元低17.8%。Uber和Lyft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能在短期內扭虧,這也是其他網約車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投資有道 Uber 網約車 Lyft 美股 股價 投行 黃瑋傑
Uber和Lyft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能在短期內扭虧,這也是其他網約車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圖片:unsplash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