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中央管理哲學 密集式整改原因 教肓、內房已玩完?蔡金強:國策已大變 佢好快會氹返你

投資

廣告

上週,內地針對多個行業提出整改要求,互聯網、內房、物管身受其害,教育行業更是受到重擊,多隻教育股被洗倉,有傳外資恐慌性拋售港股,恒生指數三日一度累跌3,000點。很多人費解內地今次大規模的行業打擊,奧陸資本總裁兼投資總監蔡金強嘗試解讀中央的管理哲學。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對內地有深刻研究的蔡金強,面對今次的恐慌,他坦言自己較外界為淡定。他解釋類似的打壓已經不是第一次,認為今次的調控與2018年極為相似。

「2018年2月同樣是股市暢旺,但到3月出現貿易戰而致恒指大跌(見圖表一),到2018年第二季開始出現大量政策,當時教育股股價也是單日跌40%至50%;物管股也是一日跌20%至30%,當時內地當局要求企業提交社保;另外,亦宣布一系列打擊遊戲行業政策,騰訊控股(00700)股價也是大跌。7月至8月,內地宣布帶量採集,醫藥股大挫。」

內地今次的手法與2018年極為相似,只是今年的政策較為密集,蔡金強解釋這個跟建黨百年有關,似乎內地想把動作延後到7月1日黨慶之後,因此7月至今每個星期都有新政策推出,天量的政策的目的,是在黨慶後凸顯「權力」,要人知道「權」是凌駕在「貴」之上。

拆解中央管理哲學 密集式整改原因 教肓、內房已玩完?蔡金強:國策已大變 佢好快會氹返你

調控是慣性

「很多人會問,為甚麼內地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或者透過規則地監管?其實現在出來的震攝效果正是內地想做,向大眾顯示,解釋權在他手上,白紙黑字的條例,並不符合內地的管理哲學,亦不能有這個效果。」蔡金強認為,如果沒有黨慶,可能推出時間會較為分散。

蔡金強認為事態其實沒有想像中嚴峻,指投資者可能還未適應,「其實調控是慣性,每三、四年就有一劑,每次大幅度調控後就迎來一兩年的安靜期,目的是讓企業適應新的環境。」

因此,如果參考2018年的經驗,蔡金強指不排除一段時間後,內地就會「出言相氹」,發表一些溫和字眼安撫外界。

蔡金強的專訪在上週二(7月27日)進行;週四(29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指行業監管政策有利於長線發展,更指兼監管不等於打壓,只是保障社會民生的重要舉措。態度明顯放軟,受消息影響,一眾教育股隨即反彈。
「參考2018年的模式,在第三季尾相信會比較明朗化,到市場好一點的時候,可能又忘記了,幾個月後回頭一看,投資者又會覺得沒有所謂。」

蔡金強認為,改革開放了30至40年後,社會存在了階級、貧富懸殊,或者形成了不少既得利益集團,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實現利益再分配,是政府慣例。

在中國,「權」是凌駕在「貴」之上,與西方的權貴結合模式不一樣,這也是中國很少出現持續發展20至30年、甚至百年企業的原因。

惟一雞死一雞鳴,作為一個製造電池的福建企業,寧德時代卻可發展成萬億元市值。

美國模式改為德國模式

另外,整個國家的政策,正出現大幅度變化,分為兩個主軸。第一個主軸,具體來說,蔡金強認為,內地想放棄以前「美國消費模式」的發展路徑,摒棄利用消費、平台經濟驅動發展,因此以前經常提起的內需、平台經濟的字眼,已經慢慢消失。

蔡金強指,內地目前最想發展的路徑,取而代之的是「德國模式」,德國的房地產是居住用途,而不是炒作為本,經濟以工業、科技驅動,這種發展方向的好處是,在與美國競爭的時候內地也不會受到威脅,實現內循環的時候,也比較容易。

「由於不再以消費為主,白酒、電商平台都受打壓;相反,所有跟工業、科技有關的,內地都會扶持,這是未來幾年的投資主軸。」

第二個主軸,一切不利於生育的,內地都會反對,尋找社會穩定也是國策方向,涉及到「三座大山」。

大壓力的教育環境,被視為不利生育的因素。雖然南韓的經濟發展迅速,但高壓的教育令升學競爭很大,當地補習社行業曾經何時發展蓬勃,但很多學生需要補課到午夜12時,壓力過度令上一代減少生育念頭,導致南韓出生率是世界倒數第一,每年的人口減少十幾萬人。

因此,內地「雙減」政策原意,是想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似乎非以打壓行業為目標,只是「過程粗糙,而且政府不會理會少部分人的生死,看的是全個局面。」

當然,地產獨大會令社會畸型,大部分財富藏在地產行業,房地產的崩潰風險不利社會穩定性,因此蔡金強認為,醫療行業極大機會是下一個被打壓的對象,因為醫療也是穩定社會中一大關鍵。

甚麼是德國模式?

內地經濟學家李稻葵曾解釋德國模式,並建議中國經濟改革可研究借鑒德國模式,德國的經濟模式,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協調各方利益

德國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與英美完全不同。除董事會外,德國企業有監事會,保證了德國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長遠決策,照顧相關方的利益,當企業能夠兼顧各方面利益的時候,其長期發展才能有保證。相反,美國的企業,尤其是金融企業,極其強調企業的利潤,即底線。

一旦企業運行不力,利潤下降,馬上解僱員工,市場景氣時,馬上又去市場招聘,只重視短期的利潤。

寶馬公司(BMW)是最好的例子,長期堅持品牌和企業文化,不盲目地擴展,不搞無謂的多元化操作,堅持做好高端的汽車和摩托車。

這種決策既能夠幫助寶馬公司抓住市場的長期趨勢,在中國進行擴張時比日本企業更加明智,同時也避免了美國企業式的大起大落,例如像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美股代號:GM)過分多元化、追求規模的弊病。

事實上,德國很多企業是由地方政府直接干預的,州政府對大眾汽車(Volkswagen)的內部重大事務決策具有一票否決權,兼顧社區穩定、關注就業、企業長期穩定。

(二)嚴格管制短期波動的行業

德國對金融業的管制是非常嚴格的。其金融業的發展主要依賴若干穩健營運大銀行,商業銀行在德國金融體制中的地位穩固、獨立運作,德國對它們的監管也非常嚴格。

政府實施強制出租、鼓勵房地產公司長期投資,持有物業,出租經營。過去10年來,德國房價年均漲幅僅為1%,低於年均通脹的2%;1977年到2007年,德國房價僅上升60%,同期工資則上漲了約3倍。

(三)利益衝突的解決和權利分配

政府出面協調利益衝突的一個案例,是2006年Airbus空中巴士公司漢堡工廠關閉事件。

當時,由於A380延遲交貨,德國漢堡的空客生產廠可能不保,母公司歐洲航空國防航天公司(EADS,現稱空中巴士公司)有意關閉漢堡工廠,5,000至8,000個職位不保,工會反對。

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即表示有意入股EADS,以增加對其的影響力;德國經濟部長則警告說,若該公司計劃將在德國的空客生產線轉移至法國,德國政府將重新評估向該公司購買軍事裝備的訂貨合同。在德國政府的干預下,漢堡工廠涉險過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