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

爛尾樓集體斷供|內銀貸款風暴南下 拖垮香港銀行股齊創52周新低

投資

廣告

內地爛尾樓風波蔓延至香港銀行股,評級機構穆迪認為,香港銀行總貸款額中高達35%為內地貸款,本港銀行的內地貸款資產風險正在上升。而今日(7月15日)銀行股表現亦不爭氣,恒生銀行、東亞銀行、建設銀行及工商銀行等銀行股,股價均創52周新低。

穆迪:港銀的內地貸款風險上升

評級機構穆迪認為,受疫情衝擊,加上房地產市場低迷,環球經濟又不明朗,導致內地經濟放緩,本港銀行的內地貸款資產風險正在上升。穆迪報告表示,內地貸款佔香港銀行總貸款額高達35%,其中內房貸款佔兩至三成。

穆迪表示,鑑於中國內地房地產行業低迷,內地房地產行業的敞口對香港銀行構成高資產風險, 大多數向中國房地產行業提供貸款的香港銀行都是離岸銀行。 考慮到貸款償還來源、抵押品和貸款回收問題,離岸貸款通常比在岸貸款風險更大。

穆迪分析師 Helen Zhang 表示:「鑑於中國經濟放緩,在截至 2022 年3月的6個月內,香港銀行的內地貸款減值比率,今年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瑞銀:銀行業利潤減少3000億

瑞銀估計,若所有拒還房貸轉換成不良貸款,基礎情境下為7410億元人民幣,假設損失率為50%,新增不良貸款的信貸成本增加,將導致銀行業的稅前利潤減少4110億元人民幣,稅後利潤則減少308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今年銀行體系利潤總額的13.3%。

隨著發展商資金壓力加大,或導致出現整體違約及有更多樓盤延遲交付,房地產預售資金收集難度增加以及銀行不願做抵押貸款,最終的影響可能更糟。

爛尾樓
(圖片來源:Unsplash@Samson)

大摩:業主停供影響長達4年

摩根士丹利分析業主「停供」的目的是要引起政府關注,現時部分地方政府已介入,近七成的爛尾樓可望復工,但斷供問題的影響可能長達3至4年,估計未來兩年造成的不良貸款,每年介乎1000億至5200億人民幣,令不良貸款率提升15到70點子,相信與發展商業務密切的銀行盈利影響最多達20%。

美銀:預料中國政府介入事件

美銀報告表示,爛尾盤集體斷供不會對銀行造成系統性風險,惟對零售銀行不利。內地業主集體斷供目的僅為向發展商施壓以獲得交付,並不是針對銀行。美銀預期內地政府出手維護社會穩定,但可能會讓銀行在審批抵押貸款時更加謹慎。

爛尾樓 恒大危機未完 海口8幅地皮逾期2年未動工 被政府無償收回
(圖片來源:中新社)

多間銀行:貸款風險可控

中國銀行(03988)表示,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總體風險可控;又指該行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位於同業前列。

交通銀行(03328) 表示,經初步排查,媒體報道中存在風險的樓盤,所涉及的公司逾期住房按揭貸款餘額9980萬元人民幣,佔公司境內住房按揭貸款餘額0.0067%,規模佔比較小,風險可控。截至6月底,境內住房按揭貸款餘額近1.5萬億元,資產質量穩定。

工商銀行(01398) 表示,目前停工項目涉及不良貸款餘額6.37億元,佔全行按揭貸款餘額的0.01%,風險可控。截至6月底,個人住房貸款餘額6.3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0.31%,資產質量穩定。

郵儲銀行(01658)表示,,住房貸款餘額逾2萬億元,房地產類不良貸款率處於行業較低水平。密切關注部分地區出現停工緩建及未按時交樓情況,深入排查後,初步確認停工項目涉及住房貸款逾期金額1.27億元,規模及佔比小,風險可控。

爛尾樓
(圖片來源:YouTube@廣東小地膽)

爛尾盤業主集體斷供

爛尾樓第一槍在江西恒大響起,斷供潮勢在全國蔓延。 湖北武漢、河南鄭州、陜西西安等地爛尾盤業主紛紛宣布集體斷供。據網上流傳的斷供名單,已有30多個爛尾盤業主響應「強制停貸」,他們聲言:「不復工不還貸!」

據了解,恒大爛尾樓佔名單一半,其中位於武漢的「恒大時代新城」。 本月7日全體業主發出強制停貨的最後通知書,他們表示樓盤自19年10月開賣樓花,套現40多億元人民幣。惟至今仍未交樓,全體業主定下死線,若下月1 日仍未全面復工,否則後果自負,定會集體斷供。

延伸閱讀:內房股價「冧樓式」下跌 恒大崩潰 滙豐證券:將進入迷失十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Samson、中新社、YouTube@廣東小地膽、Unsplash@ Miquel Par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