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台資創新藥企Belite Bio 美股分析|台資創新藥企Belite Bio 搶佔人口老化商機

美股分析|台資創新藥企Belite Bio 搶佔人口老化商機

美股

廣告

美國新股市場仍未見大企業或獨角獸蹤影,但4月中已略轉活躍,多間初創以至中小企公開招股(IPO),當中包括來自亞洲的過江龍,遠赴納斯達克試水溫。台資醫藥股Belite Bio(美股代號:BLTE)是其中一間,旗下兩隻研發中的創新藥,均看準全球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商機。

始創人林雨新於澳洲雪梨大學主攻神經內科及免疫學,擁有醫學博士及臨床醫學碩士學位,返回台灣後參與生物科技新藥開發項目。在創投資金支持下,他於2006年自立門戶,成立仁新醫藥(亦即Belite Bio母公司)。

擊敗眾大藥企 奪新藥專利授權

目前在台灣上市的仁新定位開發創新藥物,尤其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疾病的原創藥(First in Class)。

開業不足半年,便突破性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旗下技術平台RBP4(視黃醇結合蛋白4)授權及專利,開發新藥LBS-008(見圖表)。

以突破形容主因從其他五間國際大型製藥企業中突圍而出,為歷來罕見。

LBS-008為RBP4拮抗劑,透過抑制主要輸送維他命A(視黃醇)進入眼睛的RBP4蛋白質,減少及調節進入視覺循環的維他命A數量,以阻止維他命A,經過視覺循環所產生的有毒代謝物形成及累積,達到減緩或停止黃斑病變惡化。

美股 台資創新藥企Belite Bio 美股分析|台資創新藥企Belite Bio 搶佔人口老化商機
(圖片來源:iStock)

同步搶攻孤兒藥市場

押注此新藥,主因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早年因應人口老化問題,就相關神經系統疾病制定計劃藍圖(Blueprint Neurotherapeutics Network),而當年LBS-008是唯一針對乾性黃斑病變(Dr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項目。

哥倫比亞大學提出的LBS-008,以治療乾性黃斑病變為大方向,仁新同時建議將治療覆蓋罕見疾病斯特格病變(Stargardt Disease),便可達致孤兒藥及暢銷藥雙重效益,成功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認同。

黃斑病變是老年人口失明的主因,當中九成屬乾性黃斑病變患者。單計美國便約有1,100萬人罹患乾性黃斑病變,全球患者多達1.96億人,估計造成全球直接醫療成本達2,550億美元。

至於斯特格病變是罕見遺傳性眼科疾病,因基因突變而導致有毒物質在眼底黃斑快速累積,造成視力嚴重受損甚至失明;通常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發病;雖然發生率約八千至萬分之一,但至今仍無藥可醫。

估計美國斯特格病變患者約有30,000人,全球市場規模每年達10億美元。

仁新將LBS-008交由Belite Bio執行,項目於2020年6月已完成美國臨床一期試驗,結果顯示可成功抑制RBP4,至預期並安全達致療效目標,並已取得美國及歐盟所頒發的孤兒藥認證,以及美國的兒科罕見疾病認證。

2021年中於澳洲遞交斯特格病變之第三期臨床試驗審查申請,為全球首個招募斯特格病變青少年患者的臨床試驗。

除LBS-008外, Belite Bio同時開發創新藥LBS-009,該藥主要針對脂肪肝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同樣劍指人口老化問題。

目前全球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人口接近19億人;而第二型糖尿病則達4.22億人,估計相關市場規模達790億美元。

LBS-009研發仍處初步階段,目標今年進行首次應用於人體的臨床一期試驗。

至於母公司仁新仍有兩項新藥研發在手,包括具潛力治療急性白血病及實質腫瘤,並已取得美國FDA授予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孤兒藥資格的創新標靶藥LBS-007,以及針對原發性腦癌、乳癌和肺癌的轉移性腦癌之標靶藥物LBS-002,為首項能通過血腦障壁的抗微管聚合抗癌藥物。

美股 台資創新藥企Belite Bio 美股分析|台資創新藥企Belite Bio 搶佔人口老化商機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赴美籌彈藥 首掛大升76.5%

為籌組更多資金以進一步推進創新藥開發,仁新於去年底已籌備分拆Belite Bio獨立上市,最終選擇落戶美國納斯達克,冀提升國際知名度及融資能力。

閱讀全文:https://www.patreon.com/posts/66317328

延伸閱讀:81歲老婦移居加拿大50年 竟因一次旅行痛失永居資格:屋企人好心做壞事!

延伸閱讀:加密貨幣步入熊市 Bitcoin腰斬 穩定幣不再穩定 網民慘劇:鎖咗倉走唔到!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