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就是最大的龐氏騙局?高層一邊減持、一邊回購 背後藏著什麼陰謀?|吸錢怪物

美股就是最大的龐氏騙局?數據揭高層一邊減持、一邊回購 背後藏著什麼陰謀?|吸錢怪物

投資

廣告

據調查公司InsiderScore的數據顯示,2021年有48位美國頂級公司高層,通過出售股票分別獲得逾2億美元的收入,人數是2016年至2020年間的4倍。

撰文:吸錢怪物 | 圖片:unsplash

縱觀整個標指,在上年11月之前一眾高層已經出售價值635億美元的股票,較2020年全年增長50%,創下了歷史記錄。其中科技股達到410億美元,增幅達到三分之一以上,而金融股的拋售數額雖然較小。

而在這些高層中,有許多人是首次出售股票。比如化妝品億萬富翁Ronald Lauder、Google聯合創始人Larry Page等。

當然亦見一些「常客」的影子,他們正在加速出售股票,有的甚至打破近期拋售記錄。如沃爾瑪的創始人沃爾頓家族,以及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的首席執行官朱克伯格。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會計學教授Daniel Taylor對此表示,此次的大規模拋售是「前所未有」的。

而上次出現這樣的情形還是2000年代初期,當時處於互聯網繁榮時代的尾聲。

據彭博引述,這次引起各個高層們拋售的主因有兩個。

 美股就是最大的龐氏騙局?高層一邊減持、一邊回購 背後藏著什麼陰謀?|吸錢怪物
(圖片來源:istock)

1.稅收新規

華盛頓立法機構有可能會提高資本利得稅稅率。目前該提案正在參議院審議,包括從2022年開始對總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的富人徵收5%資本利得稅,而對收入超過2,500萬的富人再另外徵收3%,其中涵蓋出售股票獲得的收益。

Taylor表示,在稅收新規落地之前,高層們每出售價值一億美元的股票,就可以節省高達800萬美元的稅款,而這就是促進大規模拋售的強大動力。

其實在上個月微軟首席執行Satya Nadella拋售半數持股時就有分析師表示,此舉和微軟所在的華盛頓州即將於明年推出的稅收政策有關。

從2022年1月1日開始,華盛頓州將對個人居民徵收資本利得稅,超過25萬美元的長期資本收益適用稅率為7%。

2.美股估值高、「利率衝擊」引市場擔憂

而除了稅收因素之外,估值高企或是另一個引發大規模減持的重要原因。

目前,美國國內通脹高企引發市場對未來「利率衝擊」的擔憂,眾多分析機構均對美國風險資產市場持有並不樂觀的態度。

美聯儲在最新發佈的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也敲響了警鐘:風險資產隨時可能崩盤。

美聯儲立場的驟然轉變也成為讓風險市場恐慌的關鍵原因。美聯儲的鷹派傾向正在加速影響市場對未來利率的預期,所以一旦加息預期升溫,美股估值可能會直接受到損害,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依賴未來長期現金流的科技股。

 美股就是最大的龐氏騙局?高層一邊減持、一邊回購 背後藏著什麼陰謀?|吸錢怪物
(圖片來源:istock)

龐氏騙局? 邊減持一邊回購

然而,與此同時,公司們紛紛拼命回購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在拋售潮發生的時候,主要股指還維持在高位水平。

高盛指出,今年已經執行的股票回購數量驚人,在8,850至9,250億美元之間,而去年只有5,770億美元。這表明內部人士正在二級市場上向他們自己的公司傾銷股票。

如果不是股票回購,企業內部人士永遠無法輕易在估值較高的水平拋售股票。

彭博社援引研究機構pavilion global market數據顯示,當前牛市中的40%完全是因為回購。

換句話說,由於流動性問題,在沒有股票回購的情況下,企業內部人士將難以出售股票。

例如,Tesla(美股代號:TSLA)的CEO馬斯克在上個月出售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股票,以支付行使期權的稅費,導致Tesla股票下跌18%。不過,Tesla卻沒有參與股票回購計劃。

而事實上,今年一月開始,美股就開始出現了內部人士狂拋售,企業回購卻在大增的現象。

施羅德投資集團的投資策略師比爾·卡拉翰(Bill Callahan)曾表示:

「回購是一種用別人的錢來進行資本配置的決定。如果要投入自己的錢,那真的是十分看好股市前景。高管們知道他們公司的估值已經很高,根本不會急於投入更多的錢。」

金融博客Zerohedge稱,公司內部人士參與這種類似「龐氏騙局」的計劃,增加股票回購,以便他們出售股票,這是一種大規模資本分配不合理的現象。這筆錢本可以用於激發未來增長的新投資,而不是金融精英的恐慌性囤積。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