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贏家

首季贏家系列三 楊溢麟:零售、基建股有望跑出

投資

廣告

【首季贏家系列三 楊溢麟】「華夏中國機會基金」首季最多賺12.8%的回報。 下文將訪問華夏基金(香港)楊溢麟,為讀者全面披露「華夏中國機會基金」在第一季的致勝策略。

撰文:馮文慧、江麗琦  |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首季贏家系列三 楊溢麟】華夏中國機會基金首季最高回報賺12.8%

華夏中國機會基金」目前的持倉組合,以受惠內地經濟發展、中產經濟擴大及收入水平提升的新經濟行業為主。

這些行業往往有長期結構性的增長機會,即使爆發貿易戰,對其業務直接影響亦不大。

楊溢麟直言,如果貿易戰確實不可避免,華夏會在個股層面進行深入研究,並作出相應的調整。

 首季贏家
華夏基金(香港)總監楊溢麟:零售、基建有望跑出

【首季贏家系列三 楊溢麟】基金謹守長線投資

年初至今,港股走勢波動,惟「華夏中國機會基金」仍能逆市跑出,第一季最多賺12.8%。楊溢麟表示,此基金在1月至2月主要配置防守性的股票;週期性的股票則較少沾手。

「華夏中國機會基金」有一特點,就是換手率較市場上的香港股票基金為低。「回看『華夏中國機會基金』去年的換手率低過100%,香港大部分股票基金換手率均超過100%。」

他進一步解釋:「近日很多外圍因素困擾股市,如美國加息步伐的快慢、美國聯邦儲備局新一任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的立場是否屬鷹派,或中、美開展貿易戰等,均對港股有影響。」

「華夏中國機會基金」一直傾向作長線投資,不會短炒,因此不會貿然更換股票組合。回看此基金過去五年的回報,達120%,大幅跑贏MSCI中國指數同期的61%,反映價值投資的策略十分有效。

【首季贏家系列三 楊溢麟】基建股值得長線看好

楊溢麟認為,目前不少港股估值便宜,而其市盈率相對恒指仍低,有機會在今年第二季跑出,如去年走勢落後的消費品、基建等板塊。

先說消費品股。「中、美開展貿易戰,內地或將有政策出台刺激內需,希望不再單靠出口推動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內地中產階級崛起,尤其是必需消費品如一些高價保健品,日後需求將會愈來愈大。」

受惠於「一帶一路」國策,基建股值得長線看好。「貿易戰打起來的話,實際上對內地經濟增長只有輕微影響,不會影響基建股的投資價值。」

不過,內地近日針對公私合營專案(PPP)的投資基金有了新限制。楊溢麟說:「此舉的確對基建的訂單增長有影響,惟人民幣不斷國際化,海外基建項目將會愈接愈多。」這情況對大型的鐵路基建公司絕對有利,包括中國鐵建(01186)、 中國中車(01766)。

 首季贏家
中美貿易戰展開,市場預期內地將動刺激偏需措施。

【首季贏家系列三 楊溢麟】看好醫藥板塊

楊溢麟同時看好醫藥板塊,認為行業政策與改革力度超預期。

「自2016年第三季開始,部分龍頭醫藥股開始恢復增長,高於行業平均增幅的10%。

「去年2月,新一輪醫保目錄更新,行業龍頭藥企明顯受惠。到了2017年10月,內地全面推進醫改,加快藥品審批進程,因而對板塊看法樂觀。」

雖然有基金經理認為醫藥股估值過高,惟華夏依舊看好醫藥板塊。「醫藥企業盈利穩健,增長能見度高;行業整合提速,資源向龍頭集中,演繹強者愈強;機構改革落地,藥、醫、保三權分立,為高質量增長奠定基礎;港股生物板塊開閘,創新『獨角獸』將迎來機遇。」

楊溢麟稱,目前行業汰弱留強的情況明顯;加上內地中產階層崛起,在國策支持下,龍頭醫藥股的市場分額會慢慢增大,其前景值得看好。

石藥集團(01093)估值較高,但「華夏中國機會基金」仍將之納入五大持股之列。

石藥為內地藥企中從原料藥轉型創新藥非常成功的典範。憑藉強大的生產和銷售能力,高效的研發體系,躋身內地一流的研發型製藥企業。

2012至2016年間,石藥完成了業務重組和體制轉變的第一階段,目前正處於專科藥和創新藥高速增長的第二階段。

展望未來,隨著研發繼續加大力度投入,料石藥在2023年進入發展第三階段,屬創新藥的標靶藥成為主要的增長引擎,股價有望延續升浪。

【首季贏家系列三 楊溢麟】兩大藍籌持倉比例大

基金組合內,金融股持股比重低於基準指數,但仍看好內險股,如中國平安,其持倉比例處五大排名內。

平保業務多元化,包含證券、保險及銀行業務,即使一再延遲分拆旗下陸金所。近日平保股價由94.8元跌至78元(見圖三),惟相關負面影響屬暫時性。

 首季贏家

楊溢麟續說:「內地逐步加大對金融理財產品的管制,希望在金融管治層面加強規範,提高市場透明度,吸引外資,此舉長遠將對大型內險股有利。

「惟看淡內銀股。未來行業有很多負面因素,一些新經濟金融企業的崛起,如手機支付崛起,明顯搶了部分傳統銀行的生意,令內銀前景蒙上陰影。」

另一較多人關心的資訊科技板塊,其基金組合的持倉比例亦近一成,當中包括「股王」騰訊。

「騰訊是行業龍頭,雖說其手遊增長已見頂,惟旗下很多業務仍有發展潛力,如微信(Wechat),可進一步發展其廣告業務,增長潛力將會很大。」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