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谷遙距投保 保聯網上平台助中小險企

疫情催谷遙距投保 保聯網上平台助中小險企

理財

廣告

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多日來每天都有超過100宗新增確診個案。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再度收緊,保險代理與客戶親身見面銷售再度受阻,幸而多家保險公司早前都相繼推出網上遙距投保平台,讓代理人以遙距方式銷售保單。而代表保險業界的香港保險業聯會,其正建構的虛擬銷售平台早前已物色四家平台供應商提出可行方案,並準備將有關方案提交予保監局審批。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iStock、Unsplash

新冠肺炎疫情更突顯遙距投保的需要,保聯早前提出,為照顧各大壽險會員公司的需要,正建構一個切合各方要求的虛擬銷售平台,並積極物色合適的科技公司,商討有關技術細節。 保聯在最新一期的官方刊物《通訊》中指出,物色四家平台供應商,就非面談式虛擬銷售平台,提出可行方案。

安全性須符合監管要求

同時,保聯通過會晤壽險總會轄下保險科技專責小組的虛擬銷售平台小組委員會,收集對供應商的意見。綜合小組委員會的意見後,保聯將選出符合技術及合規要求的供應商,並將方案交保監局評審。

據本地媒體引述保聯行政總監劉佩玲透露,有關虛擬銷售平台方案大致就緒,隨時將會提交保監局審批。一旦獲批,該會會員公司和保險經紀均可使用,惟具體細節仍未敲定。

劉佩玲稱,保聯在建構虛擬銷售平台方面,主要是協助解決監管問題,如提供服務的科技公司在資料儲存及安全性必須符合監管要求等。若虛擬銷售平台獲得保監局通過審批,保聯的會員公司便可利用平台發展其遙距銷售服務,減省投保程序上的複雜性。

保監局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鼓勵業界建設共享虛擬銷售平台,供不同保險公司使用,尤其一些缺乏資源建立自家平台的中小型保險公司,相信有助引入更多良性競爭,促進普惠金融及推動香港保險科技發展。

報道指,保險公司若想使用保聯的共用平台推出遙距銷售服務,本身仍需循「保險科技沙盒」提出申請。 保監局早前推出臨時便利措施,容許保險公司以非親身會面形式銷售指定保險產品,目前臨時便利措施維持到9月30日。

保監局容許以非親身銷售方式分銷保障型產品,包括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自願醫保產品、定期人壽保險保單、不含高儲蓄成分的保費回贈保單,以及無現金價值的可續保保單。

疫情催谷遙距投保 保聯網上平台助中小險企
保聯正建構一個切合各方要求的虛擬銷售平台,並積極物色合適的科技公司,商討有關技術細節。(圖片: iStock)

投保過程實時錄影

保監局的臨時便利措施並不包括壽險產品,多間保險公局利用保監局的「保險科技沙盒」,推出遙距投保平台,銷售產品可進一步擴闊至壽險產品。 保監局表示,自疫情至今,已批出共六宗相關的「保險科技沙盒」申請,全部已推出市場。目前還有數宗申請正在處理中。該局重申,鼓勵業界透過「保險科技沙盒」試行應用保險科技。

據統計,滙豐保險渣打保誠花旗銀行友邦香港宏利香港,都推出了遙距投保平台,除了投資相連壽險計劃外,其他主要產品種類都涵蓋。 各家保險公司的遙距投保過程都是大同小異。

透過視像會議技術,客戶與代理人遙距會面,藉著加密網絡中的視像會議及熒幕分享技術交流資訊。過程進行實時錄影,並以電子簽署技術確保電子簽名真偽,毋須親身會面或現場簽名。

疫情催谷遙距投保 保聯網上平台助中小險企
透過視像會議技術,客戶與代理人遙距會面,藉著加密網絡中的視像會議及熒幕分享技術交流資訊。(圖片:Unsplash)

滙豐保險香港行政總裁文德華表示,公司在5月推出端對端視像遙距投保會議服務,至今有200宗投保申請,是經視像遙距投保會議服務進行的。 文德華又指,新冠肺炎疫情帶動港人對醫療保障需求,上半年保障型產品網上銷售有顯著增長,是業務增長動力之一。他相信,即使疫情過後,網上投保需求增長的趨勢仍會持續。

宏利香港首席產品總監兼康健主管紀榮道亦表示,「虛擬會面」遙距投保平台推出以來,客戶及代理人反應正面,平台已成功處理投保申請。平台推出時間有限,目前難以評估使用量,公司會密切留意反應。

友邦香港回覆傳媒時稱,因應疫情發展,公司推出了臨時便利措施和「友邦遙距投保」等措施,他們在4月至6月整體產品銷售數字按月錄得雙位數字增幅,7月正式推出「友邦遙距投保」後,電子投保比率(e-Submission ratio)持續上升,顯示客戶對遙距投保反應良好。

保誠在回覆傳媒時透露,自3月推出遙距投保服務,在高峰期的月份佔該公司新銷售保單數目超過10%。 透過遙距投保申請保誠的產品中,以醫療保險計劃和人壽儲蓄保障佔大多數,約各佔四分之一,危疾保障約佔20%。

隨疫情持續蔓延,相信未之來以此方式投保的客戶會錄得增長。 市場人士認為,隨虛擬渠道銷售日趨普及,消費者對遙距投保的信心增加。在目前疫情再度爆發時,客戶仍可獲得服務,保險從業員也可繼續不受干擾地做生意。

延伸閱讀﹕保險科技沙盒孵化創新 滙豐、花旗推視像會面、電子簽名遙距投保

延伸閱讀﹕AI理財亞洲漸成主流 陸金所8月攻港掀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