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投資 止蝕 科技股 基金 經一專欄

對沖價格風險 如何低風險賺期權時間值|投資有道|港股分析

投資

廣告

風險投資有道】上期本欄特意探討如何構思策略,因為策略構思的確為一門學問,並指出構思前必須了解策略的優勢在哪,只有優勢不斷地持續存在,才可確保策略能穩定地在市場中獲利。最簡單例子為高頻交易,優勢就是速度,只有不斷提速才能穩定盈利,否則利潤空間只會日益減少。

撰文:蔡嘉民|圖片:unsplash、photoAC、新傳媒資料室

策略的確是Buy side公司的寶貴資產,因此不少交易公司即使人力資源充足,也不惜以高薪挖角,去吸引交易員跳槽,以奪取市場競爭者的策略。

曾經有不少同行朋友也遇過一些釣魚式面試,面試官於整個入職面試中,只關注求職者有甚麼策略,而求職者為了得到工作便會放下戒心,如實告知。

當然,在面試後大多不會得到回音,不知情的面試者以為是自身表現問題,後來收到風知道對方公司根本不缺人,才恍然大悟。

由此可見,缺少策略並非只是散戶獨有問題,即使對機構投資者而言,策略也是稀缺的。

由於單獨的期貨或期權策略也曾在本專欄提及過,而兩者混合的策略卻只曾略提;因此,筆者決定先後帶來兩個常用的期權期貨混合策略,達致低風險收取時間值的效果。

身邊不少朋友操作期權也被當中的時間值所吸引,例如沽出兩邊期權後,隨時間過去,只要結算價不會走出行使價範圍,便能把期權金全收。

運用期貨對沖價格風險

但問題在於沽出期權後,市場一旦出現單邊走向,該組合便會錄得嚴重虧損;此時,便引伸出數個補救方案:平倉、搬倉、拆倉或救倉。

但除了平倉是較為簡易的操作外,其餘操作的成敗都極大地取決於炒家看法、執行時機、行使價,以及注碼等,複雜程度高。

其實,平倉並非最好方法,因為市場出現波動時,引伸波幅往往抽升,若於錄得虧損後平倉,便功虧一簣,完全是在低賣高買。

更為簡單的方法,是於價格走穿行使價時,以期貨對沖,把Delta盡量變為零,便能夠保護期權沽倉,同時亦能繼續隨時間過去收取豐厚期權金。

例如在恒生指數位於27,000點左右位置時,沽出1張28,000點認購期權以及1張26,000點認沽期權,組成勒束式短倉(Short strangle)。

當恒指升穿28,000點時,買入大約2張小期貨;或跌穿26,000點時,沽出大約2張小期貨;如此,市場及後在行使價外的波動便不會導致虧損,而期權金內的時間值部分亦能於合約到期時全取。

唯一操作要點在於,當恒指走回行使價範圍內,炒家便須解除期貨對沖,以平衡組合Delta。 以上策略亦適用於單獨沽出的期權,如Short call或Short put,原理相同。

若於恒指擊穿期權行使價後繼續使用期權去進行搬倉、加倉或拆倉等操作時,除了過程複雜外,交易成本亦是考慮因素之一,因為期權的買賣差價比期貨大,因此少不免會加大成本。

再者,一旦有多於一套期權組合疊加後,會使組合的回報曲線(Pay-off curve)複雜化,不利期權初哥操作。 除非能使用交易程式協助判決時機,機械式地執行,並優化執行過程,降低交易成本;否則,依賴最簡單的期貨對沖便能夠確保炒家穩取期權金。 下期再續。

立即加入「經一共肥計劃」

每日低至~$2,大量文章無限重溫

全新訂閱計劃內容將全面升級!由港股美股到加密貨幣,經一特別搜集業內專家撰文分析,深入淺出拆解脈絡。


每日低至~$2訂閱「經一共肥計劃」,閱覽投資名家專欄與分析,及投資專題報道。

如我有特別需要申請政府津貼,有什麼津貼可以申請?

如是長者/傷殘人士,可以留意長者生活津貼長者咭樂悠咭傷殘津貼申請綜援等等,在住屋方面,可以考慮申請公屋

如果我想外旅/返回內地,有什麼需要留意?

首先,要留意特區護照/回鄉證是否需要續期,以及留意不同貨幣的匯率走勢,包括人民幣兌港幣日元兌港元英鎊兌港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