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置業目標過於理想化 置業前應先作以下考慮|劉啟明

別對置業目標過於理想化 置業前應先作以下考慮|劉啟明

理財

廣告

當事業趨向穩定,並預期將來可持續地加薪,每月盈餘接近30,000元,理財方面的確會開始「身痕」。一位中學老師由於不喜冒風險;加上工作較忙,所以不想投資股票。另外已有一份儲蓄保險計劃,不想集中只用一樣理財產品,把資金縛死又回報不夠高。有考慮過買樓收租,但現時樓價高企,似乎要再多儲幾年錢才可以考慮。左思加想,還有甚麼理財方式可以選擇?

撰文:劉啟明| 圖片:Unsplash

很多人和上述個案一樣,在理財路上只知道想要錢,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甚麼,因此在十字路口上猶豫不決,遲遲不肯邁進一步。例如疏於學習投資、怕自己沒有時間研究打理、覺得銀行定期回報低、儲蓄計劃的回報,認為所需滾存時間太長等。

筆者經常提醒客戶,理財的因果關係是公平的,願意冒風險者,便有機會獲得可觀的潛在回報。若不想冒險,便要靠時間滾存財富;如果風險與時間皆不想付出,那便要接受通脹蠶食財富的現實。

 置業需目標化 成交前先計數|劉啟明
很多人在理財路上只知道想要錢,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甚麼,因此在十字路口上猶豫不決,遲遲不肯邁進一步。圖片:Unsplash

認清理財目標

「有辣有唔辣,任君選擇」,要致富成功,首先第一步是要認清自己性格及理財目標。以上個案似乎最想向置業的方向前進,可能近期樓價回升的新聞鋪天蓋地,才對置業準備有所憂慮。其實在地少人多的香港,以置業作為投資或自住並非遙不可及,當然首先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其次,就是要計好流動資金及薪金可應付的樓價。

當每月也有固定收入,目前購買800萬元以下的二手物業,可以申請高成數按揭,最高可承造九成按揭。而首期加印花稅約需110萬元,通過壓力測試的每月薪金約60,000元。若壓力測試的薪金未夠,也可加在職的家人作擔保,或增加可支付的首期。倘若首期不足,則可能要調整目標物業的價格。

總之,置業並非紙上談兵,也不要過於理想化,只要計清楚條數,便可令目標更為實體化,逐序漸進。

瞄準心水樓盤等待出擊

計好數的下一步便是瞄準目標樓盤。不妨先列出心水地區,然後翻查該區域的近期成交樓價作參考,以確保自己的理想預期,與現實樓價較為貼近。在置業過程可能會面對不少矛盾選項,例如要交通方便vs樓價較低、樓齡較新vs實用面積等。故鎖定屋苑範圍後,就要尋找較為喜愛的間隔、景觀、樓層、方位單位。

然後等待合適單位出現,與地產經紀保持緊密聯絡,密切留意價格變動,準備好議價談判過程,成交前做好估價,成交後承造按揭。其實理財謹慎是無可厚非,但不應過分空想憂慮,只要了解清楚當中程序,定能走向目標。當然,每人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詳細可向相熟的理財顧問或地產經紀查詢。

 置業需目標化 成交前先計數|劉啟明
瞄準目標樓盤後,便等待合適單位出現,與地產經紀保持緊密聯絡,密切留意價格變動,準備好議價談判過程,成交前做好估價,成交後承造按揭。圖片:Unsplash

立即加入「經一共肥計劃」!獨家賺錢貼士

每日低至~$2!全年訂閱最著數

全新訂閱計劃內容將全面升級! 每日更新針對市場變化的投資分析,即使大熊市都搵到贏錢方法!經一亦定期專訪不同投資猛人為你指點迷津,深入淺出拆解脈絡。


每日低至~$2,加入「經一共肥計劃」!訂閱後能閱覽名家專欄及專題報道,更可參與會員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