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nfluencer 網紅 資料圖片

De-influencer現象

職場

廣告

網紅泛濫情況日趨嚴重,令網絡上充斥著眾多低質、甚至劣質內容;加上近年巿場競爭激烈,網紅為求突出自己會以誇張手法或不實內容推銷,嚴重影響生態。其實大眾跟隨網紅到景點打片、尋找美食、衣著穿搭、甚至裝修等「中坑」屬小事,一般會稱之為「智商稅」。但近年有不少網民,使用網紅所推廣的產品或健康小貼士後令身體受傷,大眾開始對網紅失去信心,更出現「De-influencer」現象。

De-influencer意思指大眾不再相信網紅的內容,不論品牌公司合作廣告,還是行常自發內容,都一一視之為硬文推廣或不實內容。

部分網民更於被標籤網紅或其內容下留言「#deinfluencing」,將其歸類並勸喻大眾遠離網紅。有數據統計指過去12個月全球單單於TikTok內有關De-influencing的hashtag瀏覽量,已超過九億次,數字仍不斷上升中。除了「#deinfluencing」外,更有其他主題標籤,例如「#deinfluencingmakeup」、「#deinfluencingproducts」等。

網紅魔法對新年輕人失效

而最為主張De-influencer客群中,70%為介乎18至24歲,反映網紅的魔法,對新一代年輕人已經失效。內地亦出現不少「網紅避坑指南」文章,提醒網民避坑的重要性。除大眾需小心避坑外,品牌公司亦遇到相同問題。投資幾千、甚至幾十萬元於網紅身上作宣傳,但最後投資回報十分低。活動及內容所換來的「Like」不能轉化為收入,直播流量產生的銷售亦每況愈下。

更有不少品牌公司因與低質網紅合作,最後令公司品牌形象受損。品牌公司需反思網紅營銷真正意義,多角度嚴選合適網紅。另一方面,De-influencer問題同時影響著社交媒體現有系統,當中社交平台X(Twitter前身)已開始改革。

付費制鼓勵產出高質內容

X早前推出全新會員制度,付費會員能收看更多內容;而付費會員可利用合資格內容賺錢。以上方案能夠推翻網紅低質內容,同時鼓勵用戶產出高質內容,令整個網絡生態走向健康。雖然De-influencer慢慢成為大勢,但巿場某程度上仍需要網紅,所以推行力度有多大還需觀察。

其實網紅營銷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軟性內容能有較地影響目標客群的購買決定。但如果網紅軟文變回傳統的硬文,就失去其意義。於「人人都是網紅」的年代,大家除了要學會避坑外,作為「網紅」亦要反思內容的意義,「為做而做」或最終只會變成「內容農場」的一份子。

撰文:我做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