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

四個80後創業故事 有人首月即賺 有人生意額過億 | 創業個案

創業

廣告

【四個80後創業故事】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只要有頭腦、有勇氣,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創業。就好像今次四位80後,創業生意各有特色,只要看準市場需要,願意踏出第一步,有人首月即賺,也有人生意額過億!

撰文:陳谷怡、梁彩鳳、Smart ED編輯部| 圖片:陳浩然、受訪者提供| 整理:浩德

【80後創業故事1】80後創手機殼品牌 月賣數十萬件貨 年生意額逾億元

「80後」Wes很喜歡使用Instagram(IG),所以希望將IG照片實體化,並印製在手機殼上。

2011年,他夥拍友人合資約100萬元,創立手機殼品牌Casetify,提供訂造手機殼服務,現時月售數十萬件手機殼。

夥拍友人創業

Wes在澳洲完成學士學位後,回港工作多年,曾任職Now TV新媒體創作工作,惟有感大公司限制多,他有很多想法卻無空間發揮,因此萌生創業念頭。

他發現IG上分享的照片,有不少很漂亮,惟被網友瀏覽過後便被閒置,深感可惜,故希望能將IG照片實體化,印製在手機殼上保存下來。

看準這個商機,2011年Wes夥拍友人合資約100萬元,創立手機殼品牌Casetify,提供訂製手機殼服務,顧客可上載Facebook、IG或其他相片,再由Casetify生產成實物送貨上門。

「我們與內地廠商合作,機殼在內地生產後,運送至香港的製作部印制、包裝及寄出。」Wes說。

除了訂製手機殼外,2013年開始與全球設計師合作,邀請他們為Casetify設計機款,每賣出一件手機殼,設計師可分享部分利潤。現時訂造及選購手機殼的銷售比例各佔一半。

「我們收到用家的反饋,發現很多用家只是想要一個適合的手機殼,是否訂造並不重要,所以我們開始與全球的設計師合作,希望為顧客提供廣泛的選擇。現時合作的設計師超過1,000名,每天有新作品。」Wes說。

九成是iPhone用家

Casetify手機殼定價由約25至50美元,顧客以19至39歲的女性為主,九成是iPhone用家。

成立之初,公司每月僅賣出數十件手機殼,現時月售數十萬件,業務遍布全球180個國家;

七成銷售額在美國,其次是日本、英國、澳洲及香港等地,連「球王」美斯、籃球球星Kobe Bryant、英國廚藝大師Jamie Oliver等名人都是Casetify的顧客。

除在網站銷售外,Casetify亦已進駐多個國家的百貨公司,並在美國、日本及香港開設Pop-up Store,以及與電訊商合作等。

「我們會為電訊商訂造合作計劃,例如電訊商每賣出一部特定型號的iPhone,會贈予客戶一個由我們訂造的手機殼,並且直接付款給我們。」Wes說。

手機殼主攻美日市場

Casetify成立約七年,由最初的兩人團隊,增至現時在港有約60位員工;另在美國設有辦事處,約有十人的團隊負責當地的市場推廣。公司每年營業額倍增,去年營業額逾1億元。

Casetify亦面臨來自全球的競爭者。Wes指出,全球有過千間同類型的公司,Casetify優勢是注重產品質素及提供多樣化的款式。

另外,為加強競爭力, 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包括iPad殼、Apple Watch錶帶及Macbook殼等訂造服務及不同款式供顧客選購,佔整體生意額約兩成。

擬在洛杉磯及東京開店

Wes在創業過程中亦遇到不少困難。他指出,創業初期缺乏經驗,曾用約10萬元購入一部手機殼印製機器,但印製效果不能接受,結果要再花費數十萬元購買另一部機器。

未來Wes仍將重點開拓美國及日本市場,計劃開設更多Pop-up Store,並計劃今年內在洛杉磯及東京各開設一間實體店。

公司亦會考慮拓展至內地市場,但暫未有具體計劃。

「因未準備好推至內地市場,我們之前封鎖內地網民到訪我們網站,反而令不少人『翻牆』上網,為要購買我們的手機殼,或由淘寶代購,相信內地有很龐大的市場。」他說。

各國喜好不同

現時Casetify業務遍布全球,Wes指出,每個國家對手機殼的圖案喜好各有不同。美國人喜歡色彩鮮艷的花類圖案;日本人喜歡可愛的圖案及加入金色閃粉的設計;英國人喜歡有幽默感的圖案設計;澳洲人喜歡較為女性化的設計。

至於付款方式及購物考慮時間方面,Wes表示,美國人購物的考慮時間較短,且通常直接在網上購買手機殼及以信用卡付款;日本人需要考慮較長時間,但對於有質素且喜歡的物品仍會選擇購買。

另外,日本人在網上購物方面比較保守,故Casetify去年開拓日本市場以來,不斷於當地各城市,包括東京、大阪、九州及北海道等地開設Pop-up Store,冀推動當地銷售額增長。

【80後創業故事2】80後棄大學高職去創業 搞醫療3D打印 生意愈做愈大

3D打印經歷多年發展,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惟暫時仍以航天及醫療這兩方面的應用最多。

熟悉3D打印的Louis,同時擁有醫學背景,因見兩者於外國結合良好,而且形成獨特的生態系統,期望在港開展相關事業,因而創立Persona。

Persona自成立以來,生意穩定增長,獲母公司分階段注資,同時物色更多人才加入。

 

佰盛立醫學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Persona)行政總裁Louis Sze畢業於香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其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在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內的3D打印中心擔任工程師,進行職業培訓及應用研究。

3D打印出現已超過30年,香港理工大學逾20年前引入相關科技,可說是亞太區應用的起源之一。

科研與應用結合

早期的3D打印主要應用於航天及醫療,前者在港並不發達,故專注於後者,而香港理工大學本身沒有醫學院,所以經常與其他大學的醫學院合作。

2010年,香港理工大學與中文大學合作,將3D打印應用於治療骨科腫瘤,成為全球先驅,據悉當時僅香港及法國有這方面的應用。

五年前,Louis開始以兼讀形式修讀關於醫學骨科的博士課程,曾經前往英國交流三個月,因而結識一班同道中人。

Louis說:「英國當地大學的醫學院,支持以商業形式運作的機構,自成一個生態系統,醫生從病例歸納治療方法,然後研發3D打印的組件,再作臨床應用,完全自給自足。」

Louis發覺香港的情況是,大學著重學術研究,未能以商業模式運作,故未能夠研發出完全符合需求的3D打印產品,而他的背景可以填補這個空缺,於是返港後辭職。

為醫學院製作教學模型

其後Louis到一間本地從事航天零部件的生產商應徵,對方發覺他的背景,很適合發展專攻醫療3D打印的業務,於是與他合作創業,在2015年成立Persona。

由於3D打印是相當專門的學科,Louis離開香港理工大學後,人才出現斷層,無法繼續提供服務,以前的合作夥伴成為Persona的客戶。

以複雜的骨科手術而言,醫生為了找出問題所在,會建議患者照X光、電腦掃描、超聲波或磁力共振,利用這些方法得出2D及3D影像。

Persona可以透過軟件處理這些影像,然後打印出所需要的模型,包括去除旁邊無關重要的東西,讓醫生掌握實際問題所在,比只在電腦觀看清晰得多。

「我們因應醫生的要求,找尋合適的物料打印出模型,若只作觀察,硬膠物料已可以;

若需要帶入手術室,便需要可作高溫消毒的物料;若要掌握細微裂痕,使用透明物料更佳。」

Persona同時可以為醫學院製作教學模型,例如不同的器官,甚至是仿製人骨,連用手術刀切割的感覺也與真實相似,解決屍體不足的問題。

前後投入數百萬元

Persona的初期客戶以公立醫院為主,近年私家醫院也開始使用3D打印,主力集中於改善患者外觀。 例如病人做完隆鼻手術後,睡覺隨意郁動便有可能移位,這時可用3D打印製作外固定用的鼻套。

「3D打印的優點是精準度,相差5mm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手術當中隨時起著關鍵作用。」

假若大腿骨發現腫瘤,需要切除病變部分,再在市場上物色人造關節,礙於人造關節並非訂製,醫生可能將整個關節切除,當中包括健康正常的部分。

這時可先因應病變位置,以3D打印製作手術導板,醫生在關節放上這件工具,下刀非常精準,能夠只切除病變部分,然後裝上打印的人造部分,便能有效保留更多健康的軟組織,例如韌帶,保留活動能力。

本地難以覓得同時擁有3D打印及醫學背景的人才

Persona需要進行大量教育工作,讓醫生明白3D打印的好處,故經常要站在醫生的立場設想,找尋降低成本的方法。 以打印盆骨為例,若要製作一個多色的模型,隨時要花30,000至40,000元。

Persona將不同部分拆件,分開用不同的打印機,打印單色或雙色組件,然後再組裝,費用可大幅減至7,000至8,000元。

Persona於2017年成為科學園的租戶,同時開拓更多業務,包括代理打印機及處理3D影像的軟件。

此外,Persona計劃發展更多可量產的產品,如矯形鞋墊,現時由足部矯形師量身訂製的鞋墊,由1,000多元至近10,000元。

訂造鞋墊一般以石膏模塑形,工序繁複而耗時,3D打印的話價格可減至數百元。 Persona的客戶來自地、澳門、深圳、廣州、英國,及以色列,生意每年都有增長,母公司分階段注資擴充業務,至今投入數百萬元。

連Louis在內,Persona現有六名員工,每年需要增聘兩至三名,惟本地無法覓得同時擁有3D打印及醫學背景的人才,所以招聘人才相當困難,期望政府盡快落實外勞快批的政策,從外地引入人才。

3D打印的終極目標

Persona現時主要為客戶打印模型,或者製作手術工具,暫時主要使用塑膠這種物料。

3D打印還可以製作植入人體的部分,所用物料包括鈦金屬、不銹鋼、指定塑膠及生物陶瓷,不過這些物料需要經過臨床測試,以及取得認證。

3D打印終極目標是細胞打印,從人體抽取幹細胞,然後加以培植,加入蛋白質後,可以打印出皮膚、心瓣、眼角膜或其他器官。

 

【80後創業故事3】由網售變開二手傢俬店 80後月入30,000元

「80後」的Katy曾經從事文職工作,因一次在網站出售二手拳擊球,曾經賺得數十元利潤,令她發現二手貨物的商機。

2014年,她與一群朋友合資約100萬元,成立執到寶二手傢俬店,約兩年回本,去年至今月均營業額約30萬元,Katy每月收入約30,000元。

Katy與男朋友住在深水埗。有一次清理家中雜物時,見男友在Yahoo!拍賣網購買的二手拳擊球不再使用,於是放回網上拍賣,卻出乎意料的賺得了幾十元,這令Katy發現二手貨品的商機。

深水埗有不少地攤和二手電器商店等,Katy便開始積極搜羅一些實用的二手貨品,再放到Yahoo!拍賣網上售賣。

找運輸公司回收舊傢具

「我們最初賣的東西比較雜,有膠箱、公仔及飾品等,主要是賣簡單且實用的貨品。」Katy說。

在買賣二手貨品的過程中,Katy發現二手傢俬不僅好賣,且利潤較高:「很多雜貨價錢賣不高,而二手傢俬定價相對高,客人也更願意花錢購買。」

看準商機,2014年6月Katy與一群朋友合資約100萬元,成立執到寶二手傢俬店,租入一個位於葵涌約8,0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主要出售二手傢俬,包括床、衣櫃、枱、梳化及雪櫃等,約兩年回本。

為搜羅二手傢具,Katy利用谷歌(Google)及雅虎等平台刊登廣告,以及聯絡運輸公司:「因為運輸公司有較多機會接觸到需要被棄置的二手傢俬,我們通常用約300至1,000元收一車傢具,再進行挑選。」

有穩定二手傢俬貨源

現時執到寶二手傢俬店已有穩定的貨源,大部分傢具是由顧客主動要求回收。

「顧客會將二手傢俬照片發給我們,然後我們決定是否回收。目前每天會收到20至30個傢具回收電話,二手傢俬回收量已遠多於銷售量。」

Katy指出,回收二手傢俬的標準最主要是好賣:「我們盡量選擇較新的傢具,但有時一些損壞的傢具,我們認為有市場,也會回收。」

回收的傢具通常會經過消毒及維修,然後再由Katy定價,一般定價是原價的三至五成。現時店內二手傢俬售價由逾百元至約3,500元。

小型傢具最受歡迎

Katy表示,公司主要是25至40歲剛置業或換樓人士,目前每月可售出200至300件傢具。

「二手傢具價格便宜,而且現在的人愈來愈有環保意識;另外,一些客人擔心新傢具有甲醛,亦會選購二手傢具,故有一定市場。」Katy說。

Katy亦指出,由於香港居住環境較細,在眾多的二手傢具中,上下架床及摺枱等小型傢具最受歡迎。

在創業過程中,Katy曾經遇到不少困難:「有些過時的傢具賣不掉,又佔地方,我們經常需要安排人手將傢具推到垃圾房,花費不少時間及人力。」

另外,租金對於公司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執到寶二手傢俬店當初位於葵涌8,0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月租約70,000元。

為節省成本,Katy在2017年將公司搬到同區另一個約3,0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

一手銷售佔整體四分一

「現時月租約30,000元,但因為單位面積細,當時有不少二手傢具無法搬過來。現在我們回收二手傢俬亦盡量精簡。」Katy說。

在工作中,Katy認識一些傢具生廠商,並與其合作。現時顧客亦可經由執到寶二手傢俬店訂購或訂造一手傢具,再由廠商送貨,一手傢具銷售佔公司整體生意額約四分之一。

執到寶二手傢俬店創立至今約四年,生意漸上軌道,去年至今,每月平均營業額約30萬元,其中約30,000元支付予Katy作為月薪,公司每月淨利潤約30,000至50,000元。

未來計劃增設一間分店。「由於葵涌對一些客人始終不太方便,我們希望未來開多一間分店吸引不同地區客源。」她說。

購買二手傢俬貼士

Katy表示,二手傢俬有瑕疵是正常的情況。因每位顧客的要求不同,故建議顧客到實體店親身選購二手傢具,並決定能否接受傢具的損耗程度,而不要直接在網上訂購。

在檢驗二手傢俬時,Katy指出,需要留意傢具的脫色及刮花程度、抽屜是否可以順利拉出、櫃門是否有問題,以及接駁位是否出現裂痕及瑕疵等。質料方面,建議選購實木傢具,較為耐用。

她提醒,購買傢具需要留意尺寸:「試過有客人沒有量好尺寸購買傢具,結果因單位樓底不夠高,無法容納傢具;或升降機高度不夠,需由樓梯搬到家中,因而支付額外搬運費。」

【80後創業故事3】食正韓式裱花先機 80後OL開工作室 首月即賺

懂得一門手藝,除可以賴以維生外,甚至可以發展成事業。「80後」OL Judy自小喜歡蠟燭,更加飛往南韓鑽研技巧,同時掌握裱花手藝。

返港後,Judy開班授徒,創業首月已達收支平衡,並且賺取到等同於打工的收入,一年後平均每月生意額達10萬元以上。

韓式裱花 唧出花朵造型

昨日(5月13日)是母親節,不少子女趁機表達孝心,陪媽媽吃飯,或者送上小禮物。

提到送禮物,親手製造的始終較有心意。Wellness Living推出近期大熱的韓式裱花班(或稱唧花),教授學員自製芍藥造型的蠟燭擺設,推出一個多星期便已爆滿。

所謂韓式裱花,其實是指用唧蛋糕的工具,唧出花朵造型,原材料可以是蠟或食物,如奶油忌廉及豆蓉。

Wellness Living創辦人Judy說:「奶油忌廉裱花在美國流行了一段時間,不過成品比較大件,顏色較深;韓式的較為精細,配色亦較多樣化。」

Judy使用大豆蠟做裱花,所謂大豆蠟是由大豆提煉而成,大豆收割後泡浸,然後壓扁搾油,經氫化後成為飽和脂肪,故能在室溫環境凝固,製作出不同造型。

請假飛往南韓學藝

10多歲便喜歡上蠟燭的Judy,約五年前開始學習手工蠟燭,不過當時課程內容很簡單,大多只教授將液體的蠟倒入杯中,然後加上花朵等配飾。

兩年前,香港開始流行韓式裱花,Judy參加了一個由南韓導師任教的課程,怎知上課未幾,導師被海關人員逮捕,相信因為未獲得有效的工作簽證。

「我一直希望鑽研蠟燭,發覺南韓當地有不少課程,於是把心一橫,向公司請了兩個星期大假,飛到當地上課,學習手工蠟燭及大豆蠟裱花證書課程。」

南韓當地導師的英語並不流利,Judy需要自行聘請翻譯,愈學愈發覺蠟燭這門學問並不簡單,當中涉及很多原理,一朵裱花最少要練習一百幾十次才像樣。

假日參加市集測試市場反應

當時Judy仍是打工仔,主要為非牟利機構找贊助商,她於空閒時間製作蠟燭及手工肥皂,以Wellness Living為品牌,週末及假日參加各式市集,測試市場反應。

「我同時在市集展示大豆蠟裱花作品的圖片,接到很多查詢,因為當時香港仍未有人教授。」

Judy於非牟利機構工作,經輾轉介紹,有人邀請她開班教授大豆蠟裱花,課程推出兩日便告爆滿,合共開24班,學員數目近100名。

「我一直以玩樂性質學做及教做蠟燭和裱花,正好當時準備返新工,經再三考慮後,最終推掉新工作,認真創業。」

創業首月已達收支平衡

最初Judy租用朋友的地方,收夠學員才開班及繳付場租,而所需工具相對簡單,因此前期投入的資金不算多。

Judy同時製作手工蠟燭,在長沙灣D2 Place的格仔櫃寄賣,吸引20至40歲的顧客惠顧,自用及送禮比例為7:3。

「創業首月已達致收支平衡,並且賺得相當於打工的收入,其實由始至終,我完全沒有蝕過錢。」

由於大豆蠟裱花課程市面少見,很受市場歡迎,Judy於一年前租用大角咀商廈單位,開設自己的工作室。

該單位月租12,000元;連裝修費用等,投資額約10萬元,為開班提供更多彈性。

Wellness Living長期開辦Korea Natural Design Association(KNDA)專業導師證書課程,為期三天,價格為6,800元,學員完成後可開班授徒,甚至為自己的學生頒授證書。

因應節日開辦主題課程

此外,Wellness Living因應節日,如母親節、聖誕節、農曆新年及情人節,開辦主題課程,教授應節花卉的製法,費用由數百至2,000多元。

「由於詳細教授技巧,故需要小班教學,每班最多六人,有時每週兩天開班,旺季每週六天都開班。」

週末及週日自然較多學員,不過Judy發覺平日也有不少人有時間上課,例如太太及媽媽,98%均為女性;餘下2%是由學員帶來的男伴。

Wellness Living同時吸引不少企業客戶,個別企業邀請Judy到公司舉行課程,讓員工參與,舒緩工作壓力。

每月生意額均逾10萬元

此外,個人及企業客戶向Wellness Living訂貨,用以作為場地布置或作為小禮品,Judy曾為婚禮製作近100個蠟燭裱花。

近期Wellness Living每月生意額均逾10萬元,面對市場出現不少競爭者,Judy認為自己仍有優勢。

「其他韓式裱花,大多以豆蓉為原材料,暫時未有蠟燭裱花,而且我會繼續吸收最新資訊,可確保課程內容的質素。」Judy說。

Wellness Living將推出更多類型的課程,包括蠟燭的原理,以及不同的造型蠟燭如蛋糕,Judy正在整理及製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