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鴨式教育 資料圖片

「填鴨」生不出創意

商業

廣告

香港的教育制度常被垢病為「填鴨式」,學校就像一個工廠,老師每天單向地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學生只需要背熟便可以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結果,便出現了不少「高分低能」學生。

學校的英文是school,緣於希臘文skole 和拉丁文schola,意思是指「休閒」。
原來,希臘人送小朋友上學的原意,是讓他們在休閒和舒適的環境下學習,啟發其創意思維。
有教育心理學家發現,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發呆」和「悶」的時間,他們會不安於沉悶而「搞搞新意思」。
這點筆者是非常認同的,因為小兒子九歲開始,經常有些妙趣的創作(例如用廁紙筒做成不倒翁、錫紙包紮成雙節棍),而這些作品便是緣於所謂的「無所事事」。

為興趣而讀書

不少人會將高學歷與成功扣上必然的關係,好像只有在名校和熱門學科畢業的人,才可以飛黃騰達。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真人秀節目《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第三季中,主持人特朗普(Donald Trump)請來一批大學畢業生和一批沒讀過大學的參賽者,互相較量商業技巧。
結果,這批沒讀過大學的參賽者,幾次狠狠地擊敗大學畢業生。
為甚麼?答案是學歷可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工作的熱愛和投入程度,以及是否有創新精神。
事實上,在美國排行前1,000位的公司中,只有三分之一公司的行政總裁,擁有商科碩士學位,更有不少是沒完成大學教育的。
喬布斯(Steve Jobs)和蓋茨(Bill Gates)便是最好的例子。筆者認為,學習時從中培養出興趣,便會有無比的學習動機。

若我們能做一份自己相信和有興趣的工作,動力便能駕馭壓力,成功指日可待。

啟發創意思維

人們常常問:「為甚麼香港總不能成功發展創意工業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缺少培植創意和有心有力的土壤。
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不少學生學習只求答案,缺乏討論及思考。
不如談談古代希臘人的教育。希臘人比任何一個民族的思想都要前衛和創新,在天文、物理、幾何和哲學等方面都帶動著人類的發展。他們的成就,緣於希臘當時自由和開放的氛圍。
希臘人喜歡辯論,上至國家大事;小至家庭問題都會透過討論解決。他們認為真理是愈辯愈明的。
就是因為希臘人這種求真和好辯的精神,互相啟發出不少創新的觀念。

事實上,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學術思想的出現,亦造就了百家爭鳴的現象。
儒、道、墨和法家都是在這時期興起的,它們彼此之間既有不同,又有互補的地方,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來思想的發展。
由此可見,創意是在充分的討論氛圍和空間下發展而成,「填鴨」是生不出創意的。

 填鴨式教育 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