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 淨零 綠色交易評估因應募集資金投放的項目,於整個生命週期內,對環境產生的相對潛在效益。

MSCI ESG研究:亞太區氣候行動 香港目標設定評為區內第三

ESG

廣告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的最新分析顯示,亞太區企業的氣候轉型進展步伐不一,各市場在碳排放披露、氣候目標設定、能源結構,以及綠色和轉型資本流動上的發展進度存在差異,這可能由於各地監管差異、政策支持、股東偏好及行業結構等原因所導致。

企業氣候行動進展不一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發佈的《亞太氣候行動進展報告》顯示,在亞太區,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披露其價值鏈的排放資料和氣候目標,顯示出氣候透明度和責任度正在提升。然而,各個亞太市場的進展並不一致。
紐西蘭(71%)、日本(44%)和澳洲(41%)在披露範圍一、二、三排放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紐西蘭(88%)、日本(73%)和中國香港(66%)在設定2024年及以後的氣候目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公用事業領域的能源結構正在轉型

在2015年至2022年期間,亞太區公用事業公司的可再生能源和燃煤發電產能都有所增長。對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方面的考量,可能會影響亞太區公用事業公司擺脫化石燃料發電的轉型速度。

目前,亞太區最大公用事業公司的直接排放強度遠高於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路徑。除了拓展清潔發電產能,提前淘汰煤電廠也日益被視為亞太地區公用事業公司實現淨零排放路徑的關鍵一步。
目前,亞太區正努力探索資本市場在提高煤電淘汰計劃的經濟可行性方面的作用。除了通過混合融資和高誠信轉型碳信用的方式調動私募資本,以及將煤炭淘汰的環境和社會因素納入可持續金融分類標準之外,MSCI還指出,促進投資者參與及溝通(investor engagement)可以發揮補充作用。 

清潔技術的創新和部署

擴大可再生能源和能效解決方案的規模將是擺脫化石燃料的轉型核心。亞太區的企業已成為清潔技術創新的主要參與者。

MSCI 亞太可投資市場指數的成份股在先進電池儲存、太陽能和氫燃料方面的平均敞口高於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的同業成份股。

國際能源署預測,交通、工業和建築領域未來的能效改善幅度最大,而在這些領域中,MSCI發現,MSCI 亞太可投資市場指數中的成份公司與全球同業公司相比,在能效技術方面的平均敞口更高。
於MSCI年度氣候行動資本論壇(亞太區專場)舉行前夕發佈。該論壇將匯聚投資和金融界的領袖,共商全球在轉向可持續增長新時代的關鍵時刻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表示:「全球氣候變化和升溫記錄屢創新高,亞太區面臨的風險日益加劇,可能造成巨大且不可逆轉的影響。鑒於其經濟貢獻和排放增長趨勢,亞太區的氣候路徑對全球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影響不容忽視。然而,我們的研究顯示,當前能源結構的發展與淨零路徑之間仍存在明顯的差距。清潔能源轉型正處於關鍵時刻,在提高煤炭淘汰計劃的可行性上,資本市場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