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製藥值博

轉型創新藥 中國生物製藥值博

投資

廣告

中國生物製藥(01177)是內地藥業龍頭之一,由主攻仿製藥,逐步轉型主打創新藥。2022年業績倒退,主因聯營貢獻減少;惟核心藥品需求依然強勁,趁股價處多年低位,收集博長線增值。
中國生物製藥值博
(圖片來源:iStock)

集團早於2000年在港上市,2018年獲納入恒指成分股。多年前由仿製藥逐步轉向創新藥軌道,研發管道不斷擴張,創新藥收入貢獻佔比亦持續提升。 旗下正大天晴以及北京泰德製藥,在2021年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當中,分別位列第15及第79位。

集團於2019至2022年連續四年,獲美國雜誌《製藥經理人》列入全球製藥企業50強。 現時業務覆蓋醫藥研發平台、生產及銷售體系全產業鏈;產品包括多種生物藥和化學藥,在腫瘤、肝病、呼吸系統、外科和鎮痛,四大治療領域均擁有優勢地位。 其中肝病領域用藥市佔率達25%,手術後鎮痛領域用藥佔市場分額達三分之二。 集團同時在北京、上海、南京、連雲港、青島等地擁有多個藥品生產基地。

目標2030年營收達千億

2021年初,集團曾計劃在科創板上市,回歸A股市場。 但今年2月轉軚,宣布與其上市輔導機構一致同意,終止有關建議境內發行的上市輔導協議及所有輔導工作,並已向中國證監會報告終止情況。集團解釋,是基於目前市況及發展規劃的考慮,而終止在科創板上市計劃。

2022年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完成,集團在11個競標品種中,共中標9款產品,為中選品種數量最多的上市藥企之一,當中中標品種多為新上市產品,通過集採後有望借助銷售份額的迅速提升,彌補價格下調。 集團年收入5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仿製藥,均已納入集採範圍。

研發管道方面,集團在研產品有103款,其中抗腫瘤用藥佔53款、肝病用藥有12款、呼吸系統用藥26款、外科和鎮痛用藥12款,合共涉及創新產品則有58款。 目前集團創新轉型已進入收成期,未來三年將推出十多款創新藥產品,40多款在研創新藥有機會在2030年或之前上市,實現2030年千億港元的營收目標。

全年派息增5成

回顧2022年業績,收入287.8億元人民幣,按年升7.1%。按藥品類別劃分,新產品(五年內上市)收入貢獻125.1億元人民幣,增加19.8%;佔整體收入43.5%,提升4.6個百分點。 抗腫瘤用藥收入錄91.9億元人民幣,增長14.3%; 佔比提升2個百分點,至31.9%。 創新藥收入67.5億元人民幣,增加20%;佔收入比重23.5%,提升2.5個百分點。 毛利229.84億元民幣,增加6.8%;純利25.43億元人民幣,下跌82.6%。

撇除非經常性因素,經調整純利29.86億元人民幣,增長16.4%。 派發末期息6分人民幣,連同中期息全年派息共12分人民幣,按年增加50%。  滙豐認為,中國生物製藥2022年收入增長低於預期,主因疫情影響第四季收入表現;不過,看好其創新藥品研發轉型進程,並預測2022至2025年收入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1%,同期息稅前盈利複合年均增長率9%。

該行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則由6.5元,調低至6.3元(見圖表)。 瑞銀表示,管理層展望2022至2030年收入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介乎12%至15%,並預期新藥收入,將由2022年約68億元人民幣,增加至今年100億元人民幣。

瑞銀籲買入目標價7元

該行上調其今、明兩年經營溢利率預測,但目標價由7.5元降至7元,維持「買入」評級。 海通國際認為,集採風險基本上已消化,創新藥佔比不斷提升;而第八批集採納入集團5款仿製藥,影響總體可控。 集團亦預計,隨創新藥持續放量、創新藥數量快速提升,2023至2025年創新藥佔比,將快速提升至分別30%、35%及40%,為業績增長提供動力。

中國生物製藥值博
(圖片來源:經一編緝部)

組織整合逐步落地,從子公司層面向全集團層面逐步、穩定地深化,降本增效已初步顯現。 銷售管理費用率則由2020年49.2%,下降至2022年43.7%,主要企業行銷人均產出在2022年較2020年增長近20%。 隨著持續推動組織整合、降本增效,淨利潤將得到釋放,利潤端增速有望超過收入端。

海通預計,集團2023至2025年收入,分別為329.4億、374億及41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4.5%、13.5%及10.4%;同期純利43億、53億及63.2億元人民幣,增13%、14.2%及15.3%。 該行維持「優於大市」評級,並給予目標價10.58元,相當今年預測市盈率46倍。本週五(5月5日),中國生物製藥股價收報4.25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