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市」暫未出力|徐風專欄

投資

廣告

自上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年中會議提出「下半年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後,市場憧憬中國政府即將推出多項「救市」措施挽回疲弱的經濟,令中港股市及人民幣匯價一度急升。然而,會議後至今已近兩個月,除減息及「認房不認貸」外,中央政府仍未有具體刺激經濟的政策,市場也逐漸由憧憬轉為失望,人民幣匯價曾創出今年新低,而恒指也呈弱勢,並跌穿18000點的心理關口。

與2008年的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不同,今次中國經濟放緩,受自身因素影響較大。對比當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美國祭出量化寬鬆,「印錢」壓低利率,資金重新流向新興經濟體,令中國受益;今次全球面對高通脹問題,各國央行被迫加息,外資「班資回朝」,減少流向相對高風險的新興經濟體,同時令這些國家的滙價轉弱。另一方面,加息也會減慢經濟增長,令外貿增長放緩,甚至收縮。

對中國而言,帶動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分別是消費、基建投資,以及出口。雖然人民幣匯價轉弱或有利出口,但中國與歐美關係轉差,以及政策變化,令外資「去風險化」,寧願增加成本,在印度及東南亞設廠生產,都要確保供應穩定,形成競爭;加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都令出口無法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7月出口按年大幅減少14.5%,可以證明。

圖片來源:patreon@EDfattogether